从不同风向,对投掷手榴弹的影响,到雨后土路的脚印,会保留多久。
甚至连敌军换岗时,咳嗽的规律,都做了标注。
桌角的粗瓷碗里,凉透的小米粥,结了层薄皮。
可他眼里的光,却比灯苗还要炽烈。
他知道,这次走进军区司令部的大门,自己背负的,不只是一个特战营的荣光。
更是一支人民军队,向着更精、更巧、更韧的战场,踏出的第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的杀旗特战连,弹药箱里的步枪,还是膛线磨得,发亮的老旧型号。
手榴弹的引信,要数着秒数扔才保险。
至于电台,常常得爬到山顶,才能勉强收到信号。
这些家当别说,和后世的特种部队比,就连敌军部队的主力营,比都显得寒酸。
可张海洋看着队列里,那些晒得黝黑的脸庞,眼里却没有半分沮丧。
他知道,真正的利刃,从不是靠钢铁堆出来的。
就像昨天暴雨里的潜伏训练,战士们趴在,泥水里三个钟头。
连睫毛上的水珠,都没敢抖落,直到他发出信号,才像破土的春笋般,猛地跃。
匕首划破草叶的声音,比雨打芭蕉还要轻。
又比如夜间袭扰演练,没有夜视仪,就靠星光辨方向。
没有消音器,就用棉布裹住枪栓,硬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摸进了“军火库”。
回来时靴底沾的泥土,都带着精确的步数印记。
“装备能等,本事等不得。”
张海洋摩挲着手里,那把磨得光滑的工兵铲,这是他从老兵手里接过的。
木柄上刻着三道杠,代表着三次战场立功。
他忽然想起昨夜,灯下推演时,文书小李捧着作战地图发愣。
“队长,咱们练的这些动作,真能在战场上管用?”
当时他没说话,只是让两个战士演示了“猫腰突刺”。
膝盖微屈时,重心压低三寸,出刀角度比标准动作,偏左五度,刚好能避开,敌人步枪的格挡。
这动作是他在无数次,模拟对抗里磨出来的,没有任何教材记载,却比教科书上的招式更省劲,更刁钻。
喜欢杀旗之特种兵1938请大家收藏:()杀旗之特种兵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