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小书呆考科举全文阅读笔趣阁 > 第206章(第1页)

第206章(第1页)

只是这个二元又我怎么说?难道能说自己这是根据前世辽金两朝的事情所想起来的,而且二元政治已经在后世升华再用,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

话说这个历史是什么来着?谢锦秀脑子里面急速的转动,想着当时的历史问题。

原来当时辽金侵占了大量的宋朝土地,后来又大举入主中原,他们上层的统治者在如何治理中原和塞外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因为中原和塞外,两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奴隶制和封建制这样的发展阶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如何治理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于是他们摸索出来一种叫做二元政治的政治体制,即四时捺钵与五京并存的两元政治制度。

&ldo;咳咳,这个学生当时实在是震惊,胡国小国不过十几万人口,就侵吞了千万人口的汉国,这要是能够执政下去,该是多么强大的帝国,所以看到分崩离析时,学生就想着,可惜了,要是能够解决治理问题该多好!这就是当时学生的想法,也就写了这几篇时文!&rdo;谢锦秀交代了自己写这个的背景,林翰林和胡率明不停的点头,当年自己也看过,只是又想,似乎也只是觉着小国难吞大国,两人隐晦的鄙视了对方一下,又看向了谢锦秀。

&ldo;继续说!&rdo;胡率明出声。

谢锦秀清咳两下,继续道:&ldo;学生就想,胡国相对于汉国来说,人口少,又是落后的奴隶制,在治理汉国的问题上他们是一种政治上的一刀切,也是一种倒退,所以才会让汉国人揭竿而起,而如果当时胡国对汉国的治理制度延续汉国以前的,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改服,被奴役的话,想来融合要好很多,让胡国慢慢接受汉国的文化,让两者的差距减小,就不会有三年分崩离析的事情了吧?纵使有,也会延缓吧?&rdo;谢锦秀思考了一下,用自己能够表达清楚的语言说着。

看着两位老师还在瞅着自己,谢锦秀摊摊手,无辜的眨眨眼:&ldo;狼吃肉,要是强按着吃草,总是不对吧?&rdo;

&ldo;那要是远离故土回归的呢?&rdo;林翰林说出来口,就被胡率明掐了一下。

谢锦秀这才反应过来,还是丰城的事情啊。

&ldo;老师,你们……&rdo;谢锦秀想说,你们是不是问策丰城回归一事,但是胡率明直接咳嗽一下,&ldo;林翰林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想那么多做什么?&rdo;

听了这句话,谢锦秀心中一动,不过,想想朝廷中大佬,总不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个小小举子,应该只是想要考教我才是。

&ldo;学生听闻,故土回归,可能会带来新的民族或者当地新的豪强,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叫学生说,那咱们就分而治之,孩童的教育要设置义学,接受我古宋国文化教育,百姓的生老病痛设立善堂,在赋税方面,优于回归前,毕竟商人以利,百姓爱和平,只要在大的方针上维护多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只要是生活富足,当地生活安稳,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哪怕是游牧生活变成田园生活,也不是不可以!&rdo;谢锦秀胸有成竹的说着。

&ldo;何为义学?&rdo;林翰林手下笔不停,眼睛看着谢锦秀。

&ldo;义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让当地百姓识文断字,能够不被人愚弄,所谓开启民智,又能拉拢民心,毕竟无论什么种族都会看重自家的孩子。中等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广泛培养爱我古宋的当地书生,进行反馈型的再教育,让他们为师到乡村当中,而高等教育,则是开科举,让当地读书人可来参加会试,有进阶之路,三管齐下,是为二元义学!&rdo;谢锦秀说完,林翰林脸上就冒着红光。

&ldo;好,当如是啊!&rdo;林翰林拍案叫好,胡率明若有所思:&ldo;我古宋中陆,也当行此策!&rdo;

谢锦秀听了,不由得的张张嘴巴,想说点什么,却又闭上了嘴,古宋国幅员辽阔,想要短时间内开班义学,有点困难,但是丰城一地,倒是好说,所谓特区特办。

&ldo;那这个善堂?&rdo;林翰林瞪了胡率明一眼,觉着他打扰了谢锦秀的思路。

谢锦秀押了一口茶,才缓缓开口:&ldo;人不过是生老病死,百姓最怕的就是生病,而学生看过附近很多书籍,沿边诸国的医馆很少,百姓一般的疾病,都会造成死亡,但是如果我古宋国,能够在那里开几个善堂,收治困苦疾病的百姓,想来成本低,收获高,我古宋必然被善待!&rdo;

这话一说,林翰林眼睛都瞪了出来,要知道很多穷苦人家为了治病,给大夫下跪磕头的不少。

&ldo;要为良相,也为良医,四学府的师兄,很多都懂医,一般的病症都不在话下,光是去做一乡绅有些可惜,若是给他们多一个进身之阶,也不是很好么?&rdo;谢锦秀眼珠子一转,就把杨学府子弟给出卖了,懂得医术的杨学府中子弟就有不少。

&ldo;当年,谢学府便是一力担了当时此地的医治!&rdo;胡率明有些心情复杂的看向了谢锦秀,想来此子这策应当是在祖训或者祖籍中所得。

谢锦秀心里一突,老师啊,你这个眼神,让我有些接受不能。

&ldo;商人之利更是前面两个能不能实行下来的关键,我朝农税相较于商税要高上不少,但是其实商人获利要比在地里刨食的农民要强上不少,开放此地与中陆的通商,那么商人之利将会滚滚而来,商税提升,用于义学和善堂,正是良性循环!&rdo;谢锦秀拱手说着,&ldo;都是学生之浅薄的看法,希望老师批评指正!&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