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霁随口说:“官家兴许是想在洛阳多待些时日吧!”
“这很反常。”
沈霁疑惑地看过去,对方说:“除了带兵征伐,官家还未试过长时间在外逗留呢!”
确实,尤其是上次北伐刘汉,折戟归来后,赵老大已经很少会亲自挂帅出征了,他更多时候都是在汴梁周围活动。这次他准备长时间逗留在洛阳,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些传闻:
“难道官家真的想迁都洛阳?”
“洛阳没什么不好的啊,我去过洛阳,那儿宽敞,皇宫也大。”沈霁道。
世家子弟不以为然:“洛阳不行,咱们的家业都在汴梁,为何要弃汴梁选洛阳?”
这是大多数官僚的想法,他们已经在汴梁经验的数十年,所有的根基都在汴梁,去了洛阳,岂不是一切都得重头开始经营?
而且汴梁的运河通达,江南的财富能源源不断地运到汴梁,洛阳就没有这么好的水利条件了。
所以明知汴梁无险可依,不是首都的最好选项,他们依旧会为了眼前之利而置家国安危于不顾。
除非赵老大能效仿北魏孝文帝,有能把自己儿子杀掉也要迁都的决心,和血洗守旧勋贵的铁血手腕,否则迁都只能是空谈。
沈霁道:“哪天契丹打过来,我们命都会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家业值得惦记的?”
对方被她说得很是不悦,打算说服她:“咱们大宋兵强马壮,又平定了天下,何须害怕那契丹人的铁骑?”
沈霁想说,上一次赵老大之所以伐刘汉失败,就是因为契丹人及时派出了援兵,赵老大虽然打到了刘汉的首都晋阳,却因为契丹的及时援助,不得不退兵,至今未能平定北边。
虽说北边因为贫瘠,加上战乱等原因,人口极少,能对大宋造成威慑的军队也就刘继业所统领的军队。
刘继业的名字虽然与刘汉政权的皇帝刘继元相似,实际上他们并非兄弟亲属。刘继业原名杨重贵,是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他因为自幼跟在刘崇身边,颇受宠信,故而赐名刘继业。
他十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因而有个“无敌”的外号。
他还有个出身同样显赫的妻子,折氏,因其妻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故而也有名声传到汴梁来。
沈霁的思绪飘远了,她回过神,对该世家子弟的看法不予置喙。
——
到了洛阳,曾经的洛阳宫城已经被修缮得七七八八,虽然无法恢复曾经它最辉煌时的模样,可也足以让赵老大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宫城与汴梁的不同来。
坐在这洛阳宫大殿里,望着宽敞的大殿,赵老大想起了沈霁前年游洛阳后回来向他描述的那般,这么大的宫殿,确实能容纳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