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个人独立游戏而言,甚至会被发行商一口价买断。
给伱万,这款游戏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
以后卖的再好,你也一个子都别想再分。
不同意啊?
不同意那你就另请高明呗。
或者自己琢磨宣发的事吧。
当整个市场都被高抽成的发行商垄断之后。
游戏设计师其实无非就是变装之后的菜农罢了。
而如果认为发行商就是最大的吸血鬼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发行商之上,还有高手!
游戏平台!
作为交易渠道,也是玩家能够直接掏钱的最终端。
游戏平台掌控者最大的话语权。
毕竟,无论你是游戏公司也好。
游戏发行商也罢。
你做了游戏,也包装推广了。
可你总得有个让玩家获得这款游戏的渠道吧?
游戏平台便应运而生,补全了最后一个环节,让一款游戏从研发生产,到发行,再到最后落入玩家手中扣上了一个闭环。
通常在蓝星上,游戏平台的抽成比例会在20~50区间浮动。
要看发行商跟平台谈出的最终结果是多少。
而这个分成,还是先把游戏公司排除在外的。
即,一款游戏定价100元,平台抽成50的话。
那么到发行商手里的只有50元。
这50元,再跟开发商七三分的话。
售价100元的游戏,最终落到真正设计师手中的钱,就只剩下了15块。
这也是为什么蓝星市面上,一款看起来稍微还算不错的游戏,动辄都是三位数起步。
3d大作级的,更是奔着四五百去了。
若厂商名气再大一点,售价飙到七八百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时候再转过头来看维望笛。
占有整个欧米市场30的发行权,也就意味着欧米每年出品的游戏里。
有三成都要经维望笛之手进行代理发行。
而维望笛旗下的dfga,又是整个欧米市场最大的游戏平台。
等于说,维望笛把发行跟平台的钱全挣了。
近几年内甚至还不断铺设生产线,开始自己制作游戏。
对于这么一家欧米游戏市场的庞然大物公司来说。
去针对一个小小的头号玩家,这是凯特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
在维望笛就职了十余年,现在更是坐在了设计三部的游戏总监位置上,凯特感觉头号玩家就像是个一捏就死的小虫子。
就这点体量的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