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后凉西平太守康宁》
西域归来剑挟霜,河湟裂土气吞疆。
寒锋未斩姑臧月,血染金冠立晚凉。
公元386年,凉州姑臧城的新年庆典,气氛堪比创业公司纳斯达克敲钟。后凉“董事长”吕光红光满面,正给核心团队“年终奖”——股权(封地)!当轮到“销售冠军”康宁时,一卷沉甸甸的羊皮地图展开:西宁、湟源、乐都……河湟五城闪闪光,还附赠“西平侯”金印和“西河太守”工牌一枚。这位南匈奴后裔脸上堆满职业假笑,心里的小算盘却打得噼啪响:“五座城?听起来不错,但…这够买断我未来几十年的996吗?期权行权价是不是有点高?”历史的剧本,往往就在这“年终奖”的满意度调查中埋下伏笔。
一、西域副本:从“优秀员工”到“vp”的奇幻漂流
康宁的前半生,堪称十六国版“职场精英成长记”。他出身南匈奴王族(也可能是中亚粟特康国来的“国际人才”,学界还在吵,咱先按匈奴算),在前秦这家“大厂”里勤勤恳恳。公元376年,前秦“并购”前凉项目,康宁作为攻坚小组骨干,成功“拿下”西宁(今甘肃西宁)这个关键“市场”,业绩突出,被火线提拔为湟源“分公司经理”(湟源县令)。康氏一族,自此在湟河畔买了“学区房”,算是扎下根来。
真正让康宁登上“公司光荣榜”的,是382年启动的“西域大开”项目。老板苻坚大手一挥,派“项目总监”吕光带着七万精兵,目标:打通丝绸之路西段,收购(物理意义上)龟兹等国。康宁作为“骑兵突击队队长”,表现那是相当抢眼。面对龟兹国纠集的三十万“友商联盟军”(号称),他率领的骑兵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在沙漠戈壁中反复穿插切割,史书盖章认证“每役必胜”。当吕光在龟兹王宫盘点战利品——堆积如山的珍宝、高鼻深目的舞女、还有传说中的“西域汗血宝马”时,康宁的刀鞘里塞满了西域特产——风沙。他擦拭着战刀,心想:“这活儿干得漂亮,回去怎么也得混个vp当当吧?”此刻的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全然不知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正像兴奋剂一样,悄悄唤醒了他血脉里沉睡的猛虎——那属于匈奴王族的、对权力和土地的原始渴望。
二、河湟分公司:自治天堂还是火药桶?
历史的剧本总爱开玩笑。385年,当吕光团队押着满载西域“土特产”的车队,哼着小曲儿走到玉门关,准备回“总公司”(长安)报喜邀功时,一个惊天大瓜砸来:前秦“大厂”崩了!老板苻坚在淝水被人“做空”了!关中老家乱成一锅粥!
车队瞬间陷入“我是谁?我在哪?年终奖还不?”的灵魂拷问。这时,康宁展现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一个箭步冲到吕光车前:“明公!现在回长安就是跳火坑!咱手里有兵有货,河西走廊这‘空白市场’潜力无限!您看东汉的窦融大佬,在河西搞自治,小日子多滋润?咱也整一个‘河西控股集团’,您当董事长(凉州牧),兄弟们跟着您干!”这番话,简直是给迷茫的吕光点亮了灯塔,也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吕光一拍大腿:“干!”于是,386年,“后凉集团”在姑臧(今甘肃武威)正式挂牌上市。康宁作为“天使轮投资人”兼“开国功臣”,如愿以偿拿到了他的“年终奖”——前面提到的河湟五城,外加“西平侯”、“西河太守”的闪亮头衔。理论上,他得向“总公司”(姑臧)汇报。但实际上嘛…山高皇帝远,河湟地区瞬间成了康宁的“独立王国”,简称“河湟康氏自治分公司”。
这个“分公司”可不好管。打开“员工”花名册,那叫一个“民族大团结联欢会”:鲜卑人骑着马唱着悠扬牧歌呼啸而过;羌族部落咚咚咚敲着羊皮鼓搞神秘祭祀;匈奴后裔(可能还有康宁的粟特老乡?)在草原上弯弓射雕比谁准头好;汉人呢?哦,前秦时期被强制移民过来的汉人,数量反而成了“少数民族”,正努力适应这“多元文化”环境。康宁坐在西宁的“总经理办公室”里批阅“分公司报表”(收税、征兵),窗外飘进来的市井喧哗至少包含三种语言。他努力扮演“平衡大师”,对不同部族酋长笑脸相迎,给点甜头(免税、贸易优惠),试图维持表面和谐。然而,他精心构建的“河湟乌托邦”,在姑臧“总公司”看来,简直就是个随时会炸的“火药桶”。吕光的“情报部”(可能由某位眼神锐利的宦官或谋士负责)案头,关于康宁的“小报告”雪片般飞来:“报!康总私自扩编‘保安队’,已囤甲兵万骑!装备精良,疑似想单干!”、“急!康氏家族与xx鲜卑大酋长联姻,嫁妆是三百匹战马!这是要搞‘战略合作伙伴’?”、“密!康宁在湟源私自铸钱!虽说是为了本地贸易便利,但…这算不算另立央行?”、“惊!康总最近常登高西望,眼神忧郁,可能…在思考人生(或者地盘)?”……
吕光看着这些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小宁子啊小宁子,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个分公司你就想ip0独立上市?年终奖多了是吧?”猜忌的种子,已然在老板和“销冠”之间生根芽。
三、年终奖缩水?那我自己当老板!——匈奴王的“闪电创业”
时间快进到公元387年正月。这个冬天,老天爷仿佛也看后凉不爽,格外寒冷。姑臧“总公司”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城外,“前朝太子”张大豫(前凉末主张天锡之子)带着一群“前朝遗老”组成的“复国军”,正热火朝天地搞“围城”;城内,饥荒爆,粮价飞涨,百姓饿得眼冒绿光,“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再是书上的成语。整个后凉,一副“药丸”(要完)的衰样。
消息传到河湟“分公司”。康宁站在湟水河边,手里捏着各地传来的“灾情快报”和“军情急电”,眼神却越来越亮,心里的野火越烧越旺:“天助我也!吕老板这‘公司’眼瞅着要破产清算!此时不单干,更待何时?我的‘河湟控股’,是时候独立上市了!”
说干就干,康宁展现了“闪电创业者”的效率。第一步:清除障碍!隔壁的湟河太守强禧,是吕光安插在河湟的“钉子户”,专门负责盯着康宁。某天清晨,强禧像往常一样推开府门准备“打卡上班”,一道寒光闪过……噗!世界清净了。康宁的“hr(刺客部门)”干净利落地解决了这个“不和谐因素”,顺便“并购”了强禧的“团队”(部众)。
第二步:造势!登基!就在强禧倒下的地方,一面崭新的、硕大的“匈奴王”大旗在西宁城头冉冉升起!康宁同志正式宣布:即日起,“河湟康氏自治分公司”升级为“大匈奴王国(后匈奴)”!本王(康宁)就是董事长兼ce0兼形象代言人!为了庆祝“公司”成立,特此“大赦天下”(释放囚犯),还给附近的羌人部落送去了三百头牦牛当“开业大酬宾”!整个河西走廊都惊呆了:“嚯!康总玩这么大?!”
第三步:拉融资,组联盟!单打独斗风险高,康深谙“抱团取暖”之道。他火派出“商务拓展”团队,东联张掖太守彭晃(吕光的老部下,估计也嫌“年终奖”少),西结酒泉的王穆(张大豫“复国军”的余部领)。在地图上一画,好家伙!张掖(彭晃)、西宁(康宁)、酒泉(王穆),三点一线,正好对姑臧(吕光)形成完美的“c形包围圈”!三位“新锐创业者”一拍即合,签署了“反吕者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进退,瓜分后凉“市场”。康宁意气风地蘸饱墨汁,在盟书上龙飞凤舞签下大名,最后还不忘在代表姑臧的位置,狠狠地戳了个洞,仿佛在说:“吕老板,对不住,市场重新洗牌了!”
四、吕老板的雷霆手段:专治各种不服的“破产重组大师”
姑臧宫殿里,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反吕者联盟”的消息传来,群臣炸锅了:“完了完了!东有彭晃,西有康宁王穆,咱被包饺子了!”、“公司现金流(粮食)快断了,这仗怎么打?”、“要不…咱先战略转移(跑路)?”……
一片哀嚎中,坐在“董事长宝座”上的吕光却露出了迷之冷笑。这位从西域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人,一眼就看穿了“塑料联盟”的本质。他敲了敲桌子:“慌什么?彭晃、康宁、王穆这三货,就是临时凑的草台班子!彭晃跟康宁那点交情,比纸还薄;王穆跟康宁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他们仨连顿饭都没好好吃过吧?这叫联盟?这叫乌合之众!”吕光一锤定音:“趁他们仨还在微信群里扯皮分赃不均,咱先集中火力,打掉最跳的那个——彭晃!战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