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宽敞,铺着软垫,跑起来又快又稳。
黄曼曼和孙海波上了车,车夫一甩鞭子,马车便轻快地驶出了福源镇,朝着县城的方向奔去。
马车的速度很快。
黄曼曼掀开车帘一角,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树木。
她心里估算了一下,从福源镇到县城,坐这马车,竟然只需要半个时辰左右。
半个时辰,也就是现代的一个小时。
这可比她坐牛车从镇上回下溪村(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还要快上一些!
当然,马车的速度是牛车远远比不上的。
“孙老板,”黄曼曼放下车帘,看向对面的孙海波,“我有些好奇。”
“嗯?黄姑娘请讲。”孙海波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福源镇离县城如此之近,为何镇上的聚贤楼,生意还能这般红火?”
按理说,交通如此便利,镇上有点闲钱的人,恐怕更愿意去商品更丰富、选择更多的县城消费才对。
孙海波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得色。
“黄姑娘有所不知。”
“一来嘛,是托了最近那‘野生稻’的福。”
“县里州府都来了不少大人,还有许多闻风而动的粮商、富户,都聚集在咱们福源镇和周边的村子。”
“人一多,吃喝嚼用自然就上去了,我这聚贤楼,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黄曼曼点了点头,这个原因她之前也想到了。
“二来呢,”孙海波继续说道,“咱们福源镇虽然小,但地理位置特殊。”
“它连接着周围十里八乡好几个村子,南来北往的客商,图个方便,也愿意在咱们镇上落脚歇息。”
“县城虽大,但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天天往县城跑的。”
“我这聚贤楼,在镇上开了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口碑和熟客。”
“当然,”孙海波话锋一转,看向黄曼曼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往后,有了黄姑娘你这‘臭豆腐’坐镇,我这聚贤楼的生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黄曼曼笑了笑,没有接话。
马车一路疾驰。
半个时辰后,前方出现了一片更加密集、高大的建筑轮廓。
空气中,也似乎弥漫着比福源镇更加喧嚣繁华的气息。
福安县城,到了。
马车穿过略显拥挤的街道,最终在一座更加气派、门脸更加宽阔的“聚贤楼”门前停了下来。
这座聚贤楼,足足有三层高,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福源镇那家,确实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黄姑娘,到了!这就是县城的聚贤楼!”孙海波率先跳下马车,热情地招呼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