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空的野生稻长得就是快,仿佛憋着一股劲儿,要在这不算太平的世道里,赶紧成熟,填饱人们的肚子。
但村子里这股别扭的气氛,却让黄曼曼对丰收前的喜悦都淡了几分。
杨富贵作为村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既是黄曼曼的继父,又是杨家的族人,还得听族老们的。
这天晚上,杨富贵愁眉苦脸地把族老们的意思,以及村里的风言风语,都跟黄曼曼说了。
黄翠莲在一旁,虽然听不太懂,但也感觉到气氛不对,担忧地看着女儿。
黄小石和黄小丫也乖乖地坐着,不敢出声。
黄曼曼静静地听完,手里把玩着一支炭笔,在草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爹,你的意思是,大爷他们觉得,这一两银子,该三爷爷出,但三爷爷不肯,所以事情就僵着了?”
杨富贵点点头,叹气:“是啊。村里人又怨你……唉,爹知道这事不赖你,可……”
黄曼曼打断他:“爹,我知道。”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冷静。
“这一两银子,说到底,不是钱的问题,是人心的问题。”
“村里人怨我,是因为看着我家挣钱了,他们没份,心里不平衡,现在正好找到个由头。”
“族老们怨三爷爷,是因为这事确实是他儿子办砸了,理亏,而且动用公款,他们也怕担责任,失了威信。”
“三爷爷不肯出钱,是怕丢了面子,也怕开了这个头,以后啥事都赖他头上。”
她条理清晰地分析着,让杨富贵都愣住了,觉得女儿这脑子转得比他快多了。
“那……那咋办?”杨富贵下意识地问。
黄曼曼放下炭笔,站起身。
“爹,这事,我去解决。”
“你?”杨富贵不放心,“你去能行吗?那些族老……”
“放心吧,爹。”黄曼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去跟几位爷说道说道。”
第二天一早。
黄曼曼没带别人,就自己一个人,先去了杨大爷家。
杨大爷正坐在院子里编筐,看到黄曼曼来了,有些意外。
“曼丫头?你来有事?”
黄曼曼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大爷爷,我是为昨天那一两银子的事来的。”
杨大爷手上的动作一顿,抬眼看她。
黄曼曼不卑不亢,声音清晰:
“大爷爷,我知道,为刘杜鹃那事,村里出了钱,大家心里都不舒坦,几位爷爷也为难。”
“这事,源头确实跟我与风二流的冲突有关,虽说我是自保,但他毕竟因此受伤,才有了后面驱逐的事。”
“刘杜鹃死在咱们村里,还是在文柳叔带人执行族老决议的时候,这事,村里也不能完全说没干系。”
她顿了顿,观察着杨大爷的神色。
“三爷爷那边,想必也有他的难处,毕竟文柳叔也是为了维护村里的规矩。”
杨大爷没说话,只是眼神深了些,这丫头,说话倒是滴水不漏,把各方都提到了,却又没完全站哪一边。
黄曼曼继续说道:
“大爷爷,村里的和睦最重要。为了这一两银子,让大家心里都存着疙瘩,不值当。”
“我想了个法子,不知几位爷爷觉得可行不可行。”
“你说。”杨大爷来了兴趣。
“这一两银子,总共是一千文钱。”黄曼曼伸出手指,“我看不如这样,村里公中出一半,也就是五百文。毕竟事发在村里,也算是给外面一个交代,表示咱们杨家村处事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