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统帅部,对法作战的胜利一方面使人感到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使人感到有些不安。我们这些参加停战签字仪式的人中,有的当时以沉重的心情看着元首在贡比涅的阳光下跳着快步的胜利舞。我们的心情是忧喜参半:一方面为德国军队完成的丰功伟绩、为他们英勇地扭转了一九一八年以来的战败局面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则因为内心知道这位手舞足蹈的元首犯了或将要犯悲剧性的错误而感到忧虑。这些错误完全被掩盖在胜利所放射出的玫瑰花般鲜艳夺目的光彩之下,不为一般世人所知。在当时那个时刻,德国好象是军队举办的舞会中的一位年轻少女,由于英俊的军官们向她投以爱慕的眼光,露出羞答答的样子,大家都喜笑颜开地看着她,却不知道一个致命的癌已经在她体内萌芽。这个当时就已使德国受到折磨的癌症,就是外行的军事指挥。但是除了司令部最上层少数几个人之外,谁也没有觉察到。在较小规模的挪威战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症状。我们当时希望,这位无经验的军事领袖在那次胜利中已经取得了切身的经验,将会下定决心在西线进行‐次大突袭。但是,在突破的六天之后,正当伦斯德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为前锋向海边挺进,敌人望风而逃的时候,希特勒神经过敏症严重发作,他担心法国从南面反攻‐‐这在当时就象是说霍屯托人南非的一个黑人民族,被殖民主义者视为野蛮民族。会进行反攻一样地不可能‐‐因而命令伦斯德停止前进,耽误了两天的宝贵时间,幸好古德里安找了个理由获准向西进行&ldo;威力侦察&rdo;,于是他干脆不管元首的命令,闪电般直奔海岸。紧接着又犯了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术上的错误。英国远征军正在无可奈何地向海边退却,眼看就要被速度更快的古德里安的密集的坦克赶上切断退路,元首却命令古德里安停在阿河,离敦刻尔克只有九英里,并且接连三天不准坦克师团前进!直到今天也没人确实搞清楚他为什么这样做。军事历史学家对此议论纷纷,一人一个理论,但都无助于对事实真相的了解。在这三天中,英国人从敦刻尔克海滩救出了他们的军队。说明这些情况很足以解开&ldo;敦刻尔克奇迹&rdo;之谜了。如果希特勒不命令古德里安停止进军,装甲部队就会比敌人抢先一步抵达敦刻尔克并切断其后路。英国就会在法兰德斯地区这个大口袋内损失三十多万名士兵和将官,也就是损失了他们大部分受过训练的地面部队。在&ldo;荒谬的阿河停军&rdo;一节中,我详细阐述了关于敦刻尔克周围是一片沼泽、灌木丛生、沟渠纵横交错因而不适于坦克通行这个理由的荒唐可笑。实际情况是,古德里安在耽搁了关键的七十二小时之后,还是进军了。但是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获胜的第一个绝好机会从我们的手中溜掉了。赫尔曼&iddot;戈林的空军被指定接替停止前进的装甲师团来干掉英国人,可能希特勒宁愿让一位纳粹空军元帅而不是他不信赖的陆军参谋部来完成这次杀敌任务。戈林完成得如何,历史记载有案可查。但是,虽然没有获得最后胜利,我们至少征服了法国,这一点似乎是无可争辩的。然而六月六日那一天,希特勒又一次神经错乱,连这一点成就差一点也成了问题。
他突然宣布,巴黎并不是进军的目标;我们军队下一步应该是插向东南,拿下洛林盆地,以使法国失掉煤炭工业和军火工业!幸运的是,作战行动的势头之猛,就连元首也无法阻拦,就在几个装甲师团毫无必要地开进洛林的时候,我们拿下了巴黎。但是所有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德国武装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后竟然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事先全无计划!历史将永远对这个事实感到惊讶。我们已经到了海边,好几百万人,武装到牙齿,因为胜利而兴高采烈,而在仅仅四十英里宽的海峡对面是被击败的丢盔卸甲、失去战斗力的敌人,但是我们这位从不犯错误的领袖却不知怎的忽视了如何进入英国这个细节问题,而他又是如此牢牢掌握着一切行动的决定权,没有他点头,任何人都不能行动。然而这是千载难逢的作出伟大事业的时机。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在他们的时代也曾犯过象希特勒这样大的错误。但是他们具有&ldo;统帅的才能&rdo;,有能力来平衡和挽救错误的后果,他们具有发现并以最快速度和魄力掌握有利时机的能力。不错,我们没有入侵英国的计划,但是,难道英国曾经有过用轻飘飘的小船拼凑成小舰队从敦刻尔克渡过海峡的计划吗?尽管由于战败而溃不成军,尽管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出于必要,他们仍然把三十万人成功地运过海面。那么,为什么我们这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又处于胜利高潮的军队不能来一个&ldo;敦刻尔克背后追击&rdo;,用一支由几个装甲师团组成的力量渡过海峡,登上未设防的、毫无抵抗的彼岸呢?在英国的地面上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向伦敦进军。被救出的远征军已是一群丢盔卸甲的乌合之众。它的全部装备都丢在法兰德斯地区。国民军都是由老人和儿童组成的可怜的杂牌军。阻挡我们入侵的将是皇家空军和英国舰队这两支不容忽视的战斗力量。但是如果希特勒在六月抓住第一个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西北欧水上现成的船只(数以千计),把入侵部队送过海峡,英国舰队将会措手不及,正象挪威战役的情况那样。在它还未来得及集结起来进行反击之前,我们已渡过海峡。在英国的这场空战将在海峡上空进行,其作战条件大大有利于德国空军。我们肯定也会遭受重大损失。进攻阶段和供应问题要使我们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只得再次孤注一掷。但是事后回顾历史,除此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我在一九四○年六月曾经写过一个正是关于进行这样一次渡海大突袭的计划要点的备忘录提供最高统帅部讨论。我曾经几次写信给美国和德国的档案管理人员,请他们寄给我一份该备忘录的抄件,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这个备忘录只不过是个未被采用的古董,究竟是否还存在,我也无从知道。当时约德尔一句话也没说,把它还给我了,这就是它的最后结局。&ldo;海狮&rdo;这个在随后几个月中胡乱凑合出来的入侵计划,结果是白白浪费了很久时间,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