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清明节这天,6明夏站在修葺一新的福茗茶庄门前。门楣上&0t;茶可通神&0t;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后院那株母树茶已经长到一人多高,每年产出的茶叶千金难求。
茶庄里座无虚席,几位年轻茶师正在为客人泡茶。如今的福茗茶庄不仅是品茗之地,更成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中心。6明夏编写的《醒魂茶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她本人也被尊为&0t;当代茶圣&0t;。
&0t;6老师!&0t;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跑过来,&0t;新一批学员到了,等您去上课呢。&0t;
教室里坐着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其中不乏白老者。6明夏取出醒魂壶,开始讲解茶道精髓。如今的醒魂壶已经不需要鲜血供养,壶灵与她和睦共生,甚至能根据她的心意自动调节茶汤浓淡。
&0t;茶之为道,贵在醒魂。&0t;6明夏将茶汤分给学员们,&0t;一杯好茶,能照见本心,能连通古今。&0t;
课后,她独自来到后院。母树茶下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刻着&0t;恩师陈公讳守茶之墓&0t;,一块刻着&0t;挚友张道长之灵位&0t;。6明夏斟了两杯茶摆在碑前,第三杯洒在茶树根部。
&0t;陈爷爷,张道长,茶庄现在很好。&0t;她轻声说,&0t;周子墨在监狱里开了茶艺班,教犯人修身养性。那些被周家害过的后人,我都找到了&0t;
微风吹过,茶树沙沙作响,像是老友在回应。两杯茶上的热气盘旋上升,在空中交织成一个模糊的人形,隐约可见老茶头的笑脸。
傍晚打烊时,店员交给6明夏一封信。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很新:
&0t;明夏丫头:
若你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不要难过,老茶头会陪着你。记住,茶道千年,贵在传承。醒魂壶择主不易,望你善用其能,济世利人。
——爷爷绝笔&0t;
信纸背面还写着一行小字:&0t;又及,柜子最下层有给你准备的嫁妆。&0t;
6明夏笑着摇头,从爷爷说的柜子里找出一个红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精美的茶具,和一张地契——那是武夷山一片老茶园的地契,日期是二十年前。
&0t;原来爷爷早就&0t;
窗外夕阳西下,茶庄里飘荡着淡淡的茶香。醒魂壶在供台上微微光,壶嘴飘出一缕白雾,在空中勾勒出三个模糊的人影:爷爷、陈瞎子和张道长正围坐品茗,老茶头在一旁煮水。
6明夏沏了杯茶,加入一片母树茶叶。茶汤在夕阳下呈现出瑰丽的金红色,如同流淌的晚霞。她举杯向那些看不见的茶友致意,然后一饮而尽。
茶汤入喉的瞬间,她仿佛听见爷爷爽朗的笑声,陈瞎子沙哑的调侃,张道长悠远的诵经声,还有老茶头那句永远不变的称呼:&0t;小茶仙&0t;
茶香袅袅,跨越生死,连接古今。在醒魂壶的见证下,一段新的茶道传奇,才刚刚开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