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博陵心中一凛,锐利的眸子重新将陈梓坤打量了一遍,同时,脑海中迅速搜寻着各国王室子孙的资料。难道是因为他不是嫡长子,所以不能继任大位……魏国?不太像。吴国?也不是。晋国?
一时之间,崔博陵也拿不准他的情形。但不管怎样,崔博陵心中不由得对他多了一份同情。两人不断举杯,你来我往,渐入佳境,越说越投机。直到月上中天,夜寒露冷,崔氏出来干涉,两人才不得不意犹未尽的散去。
次日清晨,崔博陵正在想昨夜的那个忘年之交,这时,崔伯进来禀道:“萧先生请公子去竹林赴宴。”
崔博陵一怔,萧舜钦一向深居简出,两个虽然相识,却一直往来不多,他今日怎么竟想起要宴请自己?
“好,把那坛半坛陈凤酒带上。”
崔伯应答一声,下去准备。
☆、27第二十七章竹林刺杀
刚过巳时,崔博陵便如约而来。
“崔兄请。”萧舜钦起身拱手一笑,他一袭湖蓝锦袍,神色疏朗清淡,与青青翠竹相得益彰。崔博陵则如往常一样,一袭半旧灰衫,在萧舜钦的映衬下,他整个人越发显得矮小黯淡,但他举止洒落自如,丝毫不以为意。
两人寒暄几句,崔博陵开门见山的问道:“贤弟找我有事?”
萧舜钦缓缓抿了一口茶,漫不经心的说道:“无他,我前日认识了一个陈国客商,听说,陈国太女眼下正在广觅天下人才,特地告诉崔兄一声,不知崔兄以为如何?”
崔博陵手握酒杯,沉吟良久,最后缓缓叹道:“我也曾留意陈国太女所发的求贤令,看其措辞,胸襟见识非一般人可比。”
萧舜钦点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我观她既有雄心壮志,又能虚心纳谏,虽然眼下还有几分稚嫩,但假以时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崔博陵不疾不徐的说道:“只是,我曾听人评价说,她这人好似特别精于计谋,作为一个君王,太注重于此便有些不好了。”
萧舜钦浅浅一笑,接着娓娓道来:“我也曾这么想,不过后来一想,觉得她如此做为也是事出无奈。假若她是一个男子,她的所做所为必定为世人交口称赞。可惜她是女儿身,注定不能以通常的仁德来感化四方。因为人们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三从四德,是无才无识。她于君王之道做得越出色,与世人推崇的女德便愈来愈远,所受非议也就越多。大概她也明白此路不通,便另辟蹊径。况且,我们亦不能以常人的道德水准来衡量君主,一个纯粹的好人是绝对成不了明君的。”
崔博陵眸光一闪,意味深长的笑道:“贤弟如此卖力推崇陈国太女,可是于她有过私交?”
萧舜钦没有正面回答他,坦然反问道:“崔兄观我可是因私废公之人?”
“哈哈,玩笑,玩笑。”崔博陵连忙拱手笑道。
崔博陵沉吟须臾,肃然叹道:“诚然,贤弟说得有理,但她终究是一介女流之辈,谁知道将来如何呢?”
萧舜钦慢悠悠的反问道:“莫非,崔兄也和那些世俗之人一样不论具体情形,只一味尊男卑女?”
崔博陵哈哈一笑,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侃侃辨道:“非是我有俗人之见,而是世事如此。贤弟请想,陈国太女如今才多大,刚刚年满十六,正是激情勃发之时,但是几年以后谁又知道是什么情形呢?她能抵挡得住天下汹汹诽谤吗?假若她将来得遇一心仪男子,而这个男子恰恰不喜欢她这么做,那又当如何?历朝历代也曾出现过光耀夺目的才女,可是她们的最终归宿又是如何?到最后还不是都褪去铅华,在家相夫教子,泯然众人!我观历朝野史时,还曾见过看过如下记载:说是西南某个小国国君只有一女,此女聪慧异常,颇受民众拥戴——西南习俗不比中原。但是那个女子当上国君不久便得遇一心仪男子,最后撇下举国百姓和满朝文武,逍遥湖海去了。请问贤弟,若是将来陈国太女也来这么一出,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