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坤冲他们颔首致意,挥手示意他们不必跟来,然后举步向后园林中走去。
正值深秋,池水澄碧,林中黄叶飘飞。地上的黄叶好似常时无人清扫,人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她穿过树林后,踏上一条开满烂漫黄花的小径。前方的竹林中传来了隐隐约约的琴声。那琴声犹如清泉一样清脆悦耳,令闻者尘虑渐消,心神渐宁。陈梓坤驻足聆听,并没有急着进去。
琴声忽地停止,接着就见乐水走出来躬身说道:“公子请大王进来说话。”陈梓坤点头,大步流星的跨步进去。
萧舜钦正背着手站在竹屋窗前,临窗远眺。
“萧先生真是好雅兴。清琴一曲,令本王尘虑顿消。”
萧舜钦却淡然接道:“是暂抛吧?君上来找微臣是为了晋魏结盟的事情吧?”
陈梓坤精神一振,朗声笑道:“先生真是神机妙算,本王正为此事而来。”
萧舜钦轻轻叩击着琴案,缓缓说道:“以晋陈两国的宿怨来说,两国迟早要有一场恶战,但魏国却是个变数。吴国新君性格保守谨慎,他应该会坐山观虎斗,所以与吴结盟也不可行。”
陈梓坤脸上浮现一丝忧虑:“这正是我担心的,陈国若是单对晋国,尚有几分胜算,如今魏国一加入,情况不容乐观。陈虽好战,但毕竟国小力微,怎堪应对两大强敌?我刚接到密报,魏国大军正秘密向西开进。”
“秘密向西开进?那就是抽调东部或北部的边防军了?可是魏国东面有林胡,北有北狄,他们何以如此放心这两个部族?”
“这正是我疑惑之处。”
萧舜钦在屋里慢慢踱着步子,沉吟半晌,忽然说道:“如果有可能,君上可派人去查查,魏国是不是和两个部族有联姻之事?”
陈梓坤双目骤然一亮:“联姻?这倒有可能。我立即着人去查。”说罢,她拱手说道:“多谢先生指点迷津,告辞。”
“慢——”萧舜钦突然出手唤道。
“先生还有何事?”
萧舜钦平静的接道:“君上还是把萧家的人放进来吧?”
陈梓坤不禁有些赧然,连忙故作惊讶道:“萧家的人什么时候来的?我近日事务繁杂竟没注意到,真是失礼。”
萧舜钦付之一笑,看样子根本不信她的说辞。
沉吟片刻,陈梓坤又试探着问道:“那么,先生的意思是……”
萧舜钦朗声一笑:“我若想走,君上怎么拦也没用;若是想留,萧家来不来人又有何妨呢?”
“原来是我多虑了。”陈梓坤灿然一笑,拱手告辞,转身离开了竹林。
一连数日,陈梓坤多次召集大臣和幕僚商讨破坏魏晋盟约之事,一时间众说纷纭,可是谁也没能拿出来切实可行的建议。陈梓坤一边派人秘密进入北狄和林胡打探消息,一时等待时机,伺机而动。就在这紧要关头。崔博陵出使东虏回来了!陈梓坤的心不禁又安定了许多,连忙吩咐内侍准备酒宴为崔博陵一行人接风洗尘。
崔博陵一下马车直奔国府后堂而来。
陈梓坤亲迎上去,诚恳的说道:“崔先生一回来,寡人顿时觉得有了底气。”
崔博陵躬身说道:“托我王洪福,微臣此次出使不辱使命,大王暂时不必担忧东虏之事。”
陈梓坤兴奋的赞道:“只要先生出马,岂有不成之理!来来,先生请坐,你等也都坐下吧。”陈梓坤眸光一转,发现这一行人多了几个生面孔,不由得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崔博陵。
☆、38第三十八章君臣异议
崔博陵呵呵一笑,招手示意那几个新人出列,他先指着一个大约十四五岁、长相清秀俊雅的男孩说道:“这位小哥的父母二十年前被东虏掳去当汉奴,他的一家人不堪虐待渐次撒手西去,只剩下了他孑然一口。。微臣去金昌部落的右贤王府上赴宴时,他趁机藏在臣的马车中,臣见他可怜就斗胆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