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您没事吧?”
群龙无首的死士们,没了主心骨,转眼就被卫焕手下的禁军们,给收服了。
人群涌动的灵堂大殿里,卫焕匆匆忙忙跑到皇后跟前,小心问着。
皇后摆了摆手,让侍女搀扶她回宫。
晋王等人赶忙跟在后头,此刻硝烟未散,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潜藏在宫中的奸细,他们得护着皇后周全。
“不必了,你们在此处好好给陛下守灵,卫焕送本宫回去便行了。”
她这个外甥如此不谨慎,竟然让齐王带着人给险些逼宫了,最后还是赵凛他们反应得快,带着人来救驾。
皇后心中有些隐忧,若是她不在了,还能不能保得住她这个外甥的禁军首领之职?
她朝众人脸上扫了一眼,看到赵凛正在低头和晋王说话,想起了方才赵凛射中齐王的那一箭,又快又狠,毫不犹豫。
这一点,莫说卫焕了,便是晋王,也没有这么果断的魄力。
“晋王,今日之事,望你吸取教训,陛下以前便提醒过你,成大事者,最忌心软。齐王之事平了,难保不会有其他人。登基大典之后,会碰到更加复杂的问题,陛下传给你的江山社稷,你可要好好守着啊。”
皇后看了眼谢云澜,语重心长向他劝道。
“儿臣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谢云澜躬身回应。
皇后点点头,松了口气,原本她便是拖着病体来的灵堂,又经历了这么一场惊险的逼宫,还没走出灵堂大殿的宫门,就撑不住晕了过去。
“快传御医!”
……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晋王登基,国号为昭。
皇太后病了,在那日齐王闯宫之后,就卧病在床,一直没怎么见好,昭帝哪怕政务再忙,早晚也去探望了。
宫里人都觉得新帝仁爱孝顺,饮食起居倒也一切如常。
不过,皇太后那日猜测的不错,不久之后,赵凛就被封为禁军右统领,可以自由行走皇宫。
不过,赵凛和谢云澜的关系,众人心里都清楚。
这位禁军右统领岂止是自由行走皇宫,几乎是天天都和昭帝住在寝殿里。
言官对此颇为不满,时不时就上书,劝陛下应当注意君臣体统,不应当和掌握几万兵马的禁军统领过分亲密,容易滋长骄纵。
赵凛原本就瞧不起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酸腐文人,这天下都是他和陛下打来的,轮得到他们在那指手画脚?
啰嗦得烦了,甚至会当朝和那些言官吵起来。
赵凛嘴巴又厉害,每次都把那些言官,气得吹胡子瞪眼,昭帝都怕哪一天,会把那些老言官给气撅过去。
不过,这些言官虽老,身体倒康健得很,进谏得更猛了,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要上书一次,简直比女子月事还要准。
昭帝起先还打打圆场,后面也懒得管了,随他们吵去。
“唉……”
谢云澜感觉有些头疼,放下了折子,闭着眼,揉了揉眉心。
“怎么了?那些老东西又来烦你了?”
赵凛正坐在一旁看书,听到谢云澜疲惫的叹气声,赶忙放下了手里的书,起身走过去,帮谢云澜按着头皮的穴位。
谢云澜闭着眼,摇摇头,没说话。
自从谢云澜登基之后,那折子跟雪花一样堆上来,每天都要批阅到半夜,几乎没有歇息的时候,赵凛看了都心疼。
“头还疼吗?”
帮谢云澜按了一会儿之后,赵凛柔声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