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有什么,咱们是亲戚么。&rdo;
兰知仪嘿嘿地笑了笑,心道:是亲戚你还让你夫人殴打我大哥?
不过这话只放在心底里,兰知仪的目的,是要去俞筱晚的店铺里看一看,是不是真如古洪兴所言,生意马马虎虎,主要是靠烘托人气来赚银子。
听完戏,君逸之真的带了兰知仪去了俞筱晚的几个铺子,里面的货品随他选。兰知仪挑了几样,也没贪,将店铺的情形观察了个仔细,这才回府报告给父母听。
一晃过了几日,贺氏的鹞鹰终于带着那两样药材返回了京城,贺氏的奶娘立即着手制解药,几天之后,贺氏就带着制好的解药,兴冲冲地来到楚王府,交给了俞筱晚,&ldo;只要每天上午服一小勺,连续七天,就成了。&rdo;
俞筱晚忙向贺氏道谢,君逸之也十分感谢贺氏,笑嘻嘻地要留饭,贺氏摇了摇头道:&ldo;不了,之勉说他今日会早些回府,我要回去等他。&rdo;
俞筱晚笑道:&ldo;是呢,今日是腊八,要吃腊八粥的。&rdo;
贺氏便不多留,又风风火火地告辞走了。
君逸之笑着向俞筱晚道,&ldo;今日宫里会开始采买年节的物品了。&rdo;
这也就意味着,离收线的时候不远了。
定国公府的人跟漆公公商议好了采买的时间,提前一晚将器件运到店铺之中,次日漆公公带着人直接到了店铺里,将所有物品全数采买回宫。
因为是采买赏赐给勋贵之家的物品,自然是大手笔,单这一笔,兰家就得了至少七万两银子。
太后一再叮嘱,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却不知已经有人将每一件物品上,都做了记号,却不是为了将来再赏赐给定国公府的。
------题外话------
噗,差点吓死我,还以为七千字没有了,终于在高手的指导之下,找到了临时文件,还算幸运,找回了六千多字~晕,看来什么软件都得摸透了才行哇
164佛经中的秘密
腊八之后,年关将近,京城连下了几日的雪,整个京城都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君逸之就干脆窝在家中陪娇妻,并安慰受伤的母妃。
楚王妃只第一天见到君逸之的时候,哭得象个泪人,紧搂着逸之说什么&ldo;还好为娘保住了你&rdo;之类的话。君逸之这么大个人了,还被母妃抱在怀里,又摸又拍的,心里头觉得万分别扭,不过他自小就被母妃嫌弃,难得跟母妃这般亲近,也就忍着别扭,每天带着晚儿去给母妃请安。
原以为刘嬷嬷的背叛,会让楚王妃的精神状态变得十分不好,哪知道楚王妃是个自愈能力超强之人,伤心了不过两天,就自然地恢复了过来,还同前去安慰她的俞筱晚和君逸之说,她早就觉得刘嬷嬷有些不妥,只是看在几十年的情分上,想给刘嬷嬷一条生路,让刘嬷嬷自首罢了。显得她十分明智。
也不想想之前是谁跟逸之说,她之所以是讨厌逸之,是因为刘嬷嬷总是暗示她,逸之与她八字相克之故。……因一个嬷嬷的话,就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生也嫌隙,俞筱晚真不知说婆婆什么好。
服了七日的解药之后,俞筱晚的孕吐总算是止住了,这几日胃口超好,每餐都吃到撑不下才罢手,似乎要将前面两个月欠下的食物都补回来似的。
可是君逸之还是嫌她吃得少了,主要原因是,前两天摄政王妃带着吴丽绢过府来探望俞筱晚,吴丽绢的胎儿比俞筱晚的大两个月,可是腹部却大了几倍不止。君逸之瞧见之后就立即道:&ldo;你看你看,人家的孩子长得多好。
俞筱晚真是无语了,还隔着肚皮呢,就能看出人家的孩子长得好了么?
不过俞筱晚是不敢象吴丽绢那样出门乱逛的,毕竟宝郡王不比摄政王,出行之时,依仗小了许多,她总担心太后不满周侧妃的事,会对楚王府的人不利。大约是她小人之心了吧。
两口子都呆在府里,亲亲密密地聊了几日之后,就有些闷了。大概是孕妇都会变笨,俞筱晚忽地想起来,&ldo;好似太后那儿,还有皇叔那儿,许久都没再提过玉佩和佛经的事了,难道他们已经找到了真的了吗?&rdo;
君逸之摇了摇头道:&ldo;我哪知道,不过的确是有阵子没提了。……但是,佛经只有你大舅父在找吧,皇叔那边从来没提过,之前陛下也一点不知道有佛经这回事呢。&rdo;
俞筱晚蹙着眉头想了会子,推了推逸之道:&ldo;你说,会不会同我舅父十几年前办的那件差事有关?您也说过,摄政王爷当初还称赞了大舅父来着,说明这事儿对摄政王爷是有利的,太后应当是不知情的,至少当年是不知情的,会不会……嗯,怎么说呢,佛经里藏的其实是那件事的证据,可以打击到摄政王,因而太后才会令舅父去找?你以前不是跟我说过,那个游方僧人,可能是太医么。&rdo;
君逸之想了想道:&ldo;是有这个可能,可是……十几年前的争宠事儿,有多大的关系?除非是……&rdo;他想了想,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儿来形容心里的那种古怪感觉,就说,&ldo;我去把你给的那几本佛经都拿来,我们再瞧瞧,有什么秘密没。&rdo;
四本佛经,就放在梦海阁的外书房里,君逸之很快就拿了回来,俞筱晚首先就拿起了那本金刚经,君逸之建议把它给拆了,&ldo;你这样舍不得、那样舍不得的,怎么可能找到真相?&rdo;
俞筱晚踌躇了好一会儿,才将佛经递给他,&ldo;你说说看,要怎么拆?&rdo;
君逸之从自己收藏的宝贝箱里,拿出一把锋利的薄刃小刀,小心翼翼地挑开书页边的装订线,因为是手抄本,佛经的侧页没有用浆糊沾在一块儿,挑开装订线后,整个佛经拆成了一页一页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