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有容的回答,朱标顿时松了口气,心中也充满了欢喜和期待。
即便他认为肺痨难以治愈,韩成即使再神秘,恐怕也无计可施,但涉及母亲病情,他仍希望这是真的。
这就像许多人面对难题时,明知求神拜佛无济于事,却依旧寻求慰藉一样。
……
朱标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寿宁宫。
来时手中握着鞭子,走时依旧握着鞭子,只是心境已然改变。
来时恨不得把韩成打得体无完肤。
走时这种念头已没那么强烈了。
而且他甚至没见到韩成。
主要是听说韩成正处在研制药物的关键阶段,担心贸然打扰会影响他的工作,从而耽误救治母亲。
当然,其中也有朱标还没想好如何面对韩成的原因。
可以说,能让朱标如此纠结的人,韩成是独一无二的。
而韩成对此一无所知。
此刻,他正忙着在房间里销毁药材……
……
“这么快就回来了?
从你的状态看,要是拿着鞭子好好教训一下那个混蛋,倒是挺解气的。”
朱元璋合上奏折,目光柔和地注视着朱标,嘴角带笑。
---
面对父亲的探问,朱标轻轻摇头。
朱元璋见状,略显焦虑地说:“难道你对他下了更严厉的手段?”
他对这个长子再清楚不过了。太子看似仁慈,但涉及家人及重要之事时,性子绝不会温和。现在的标儿比以往沉稳许多,显然已经平复了情绪,而没有动手教训对方,想必是用了别的法子。
朱元璋心中并无异议,他自己也恨不得狠狠惩戒那个韩成。此刻紧张,只因担心朱标下手过重,影响妹妹的病情。
“爹,我没有动粗,甚至连人都未见过。”
不曾见面?!
朱元璋颇感意外。这一回答与标儿出门时的态度判若两人。而且,不见面如何消气呢?
朱标知道父亲的心思,索性主动解释:“听有容说,那韩某声称已经有了头绪,最晚明早便能配出药来。”
朱元璋听后立刻坐立难安,情绪随之起伏。但想到那些太医判定无效甚至有害的药方,他的期待瞬间打了折扣。
“标儿,你觉得那人真的能治好病吗?”
朱元璋踱步一阵,忽然转身问道。
朱标答道:“未去寿宁宫前,我并不确信。去过一趟后,我的信心增强了许多。”
朱元璋闻言挑眉:“在那里,你发现了什么新线索?”
朱标点头,从怀中取出几页折叠整齐的纸,递给了朱元璋。
“您一看便知。”
听到这话,朱元璋按捺不住好奇心,急忙展开查看。他迫切想知道是什么东西让朱标如此笃定。
下一瞬,满怀期待的朱元璋却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