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侧脸,不修边幅,充满了沧桑、颓然之色。
一个个字幕,随之如烟如云,缓缓流淌。
镜头一切,观众们看到了葛昀的双眼,深邃、呆滞、木然。
这是一双充满了故事的眼睛。
大家有几分惊讶,因为葛昀现在的形象,有别于他们想象中的小鲜肉模样。
甚至有人,能够从葛昀身上,察觉到丝丝绝望。
情绪外露……
“不错哦。”
放映厅角落,几个相识的影评人,凑在了一起。
他们膝盖上,搁着打开的笔记本。只不过指间的写字笔,连笔帽都没有打开。
这种心态……
说明他们觉得,这电影没有做笔记的必要。
他们的心态,还是很轻松的。
在他们看来,新人导演的作品,肯定很粗糙。随便看看,随便写写,就可以交差了。
就算有周牧背书,他们也不觉得,电影有什么看头。
大导演背书的烂片还少吗?
某个人的一句我喜欢,带动大半个娱乐圈支持,却掩盖不了烂片的本质。
凭什么,周牧就是例外?
不过……
葛昀的眼神,却让一个影评人惊讶,“这眼里,有点戏。”
“嗯!”
旁边的影评人随意看了眼,“是不错……别不是,磨了几十个镜头,才有这么精彩的一秒。”
“哈哈,别那么损!”
其他人笑了。
这梗,也算是行业中的经典笑料。
一些烂片,不可能全头烂到尾,其中也有可取之处。
比如说,自古烂片出神曲。又比如说,戏烂人不烂。再烂的片子,也有几个演员的表现过得去。
这是由于,烂片导演心里也有比数,知道自己拍摄的电影质量肯定不行,为了挽回一点颜面,在开头、结尾下足功夫。
磨镜头,磨演员。
等电影上映,大家一看开头。
哟。
镜头构图,还有演员的表演,挺不划的嘛。
但是往下看,才发觉上当了。最高光的时刻,就那么几秒钟。剩下的都是垃圾,直到结局的时候,再强行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