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每一年颁奖季公关路的重要环节。
严河如果自己不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去跟好莱坞的人认识,还是一样的,后面很多的奖项,人家根本都不会考虑你。这个世界上,好电影太多了,不是说他们有义务去挖掘每一部好电影的。只要他们挖出来的电影是好电影、好表演就够了。
都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好莱坞,这一点也不遑多让。你不进入人家那个圈子,人家理都懒得搭理你。
不过,严河一个中国人,之前也没有在欧美圈子混过,除了电影节上几次有限的露面,跟欧美那一圈人根本没怎么接触过。他去这种场合,如果不社牛一点,就只能尴尬。可要让他主动社牛,他宁愿算了。
幸好,有美国绿谷电影公司的老板施密特·劳利带着他认识各种人。
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认识人,一圈下来,严河根本记不得几个。
尽管如此,严河还得装出一副“哦,你早就认识你了!”或者是“我们聊得真投缘,下次我们一定要再找机会好好聊一下”。
在这种活动上,跟好莱坞的制片人、导演、演员们认识寒暄还是其次,现阶段,严河还需要多跟那些影评人、媒体人认识,让他们知道他,知道《荣耀之路》这部电影。
严河本身的形象和谈吐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名校学霸这个身份无论在全世界哪一个国家都是通行的。
美国绿谷电影公司为严河制定的公关策略就是两个标签,第一,中国电影界的年轻天才,第二,逆袭考上名校的学霸。
这两点对于好莱坞来说,并不是多么夸张的宣传语。毕竟,在好莱坞这个地方,比这更夸张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不过,对严河来说,这两个标签却是目前最方便让好莱坞认识他的初印象。
严河在美国参加完这个活动,第二天就准备回国了。
谁知道,东西都收拾好了,准备离开酒店,前往机场,忽然,施密特·劳利联系他,说:“,穆肯·佐尔格导演想要约你见一面。”
穆肯·佐尔格导演是严河昨天晚上见过的。
他是一个德国人,在好莱坞执导过两部电影,都是恐怖片,票房成绩都不错,都是几百万的成本获得数千万票房的以小博大经典案例。
严河说:“劳利先生,我四个小时之后的飞机回中国。”
施密特·劳利说:“噢,那我问问他,如果时间赶不上,要不就网络视频见一面算了。不过,你可以改签吗?他手头上有一部正在筹备的电影,他是有一个角色来找你。”
严河说:“很抱歉,我国内已经安排了工作,得赶回去。”
过了一会儿,施密特·劳利打电话过来,说:“,穆肯说他现在来你的酒店见你,送你去机场。”
严河惊讶不已。
三十分钟以后,严河在酒店门口见到了这位德国导演。
作为导演,他的年纪不大,只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留了一点胡子。
穆肯·佐尔格见到他以后,马上热情地来跟他握手,“幸好赶上了。”
严河礼貌地跟穆肯·佐尔格打了个招呼,说“导演,你好”。
穆肯·佐尔格看了看严河身后的行李箱以及邹东、汪彪他们几个人,问:“你是不是现在就要去机场了?”
严河点头。
穆肯·佐尔格说:“那我开车送你过去吧,我开了车过来,我们在路上聊一下,好吗?”
严河又惊又笑。
不过,穆肯·佐尔格这么主动地来找他,姿态和诚意都给得这么足了,严河都没有办法说不。
而且,不说这些,严河也想听听看,穆肯·佐尔格为什么一定要赶在他回国之前见他一面。
“好。”
于是,邹东和汪彪他们两个人带着行李上了他们租的那辆车,严河则上了穆肯·佐尔格的车。
穆肯·佐尔格说:“椅子上有个剧本,是我下一部要拍的电影。”
严河打开副驾驶的车门,就看到了那份活页剧本。
他拿到手中,坐下来,系上安全带,看了一眼封面。
封面上面写着“迷雾”两个字。
导演编剧:穆肯·佐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