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清平乐村居古诗原文 > 第213页(第1页)

第213页(第1页)

才处理好铺面过户,找了中人挂出去往外租,镖局带来了苏志栋的家书,秦芸还给未来小姑子苏婉写了一封私信。这个时间点,不由令人怀疑。杏儿咬着番薯干凑过来低低道:“二姐,你说刘家会不会是大哥??????”苏婉摇头,大哥肯定是出手了,但没这么大能量,背后一定还有人。她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不定是知府大人借机抱报刚上任时被刘家为难的仇呢!还有大旱时,府城的地头蛇们可是没少给知府大人使绊子,没见这段时间府城其他大户跟乌龟一样缩着。如此想着,苏婉竟然觉得很是合理。毕竟从卫世子过往来看,那就是个“君子”,有仇报仇且十年都不嫌晚的那种君子!“爹,大哥说了什么?”苏长青收起信纸,“你大哥到京城了,住在秦家的别院,平日里去琼林书院听学。”“会不会不好?”张氏担心儿子被低看,毕竟自家门户低,且两人还没成亲。“别担心,昌平去的学子都在秦家别院,不止志栋一人。”听这话,苏婉挠下巴,想到秦芸信里说的事儿,抿唇一笑,也不知哪个倒霉蛋要被选上了。黄雀与蝉京城秦府,秦芸正在招待未婚夫婿。小小花厅,还不及昌平府家中花厅的三分之一,三面摆放花架显得有些拥挤,苏志栋提着剪刀修剪着香气袅袅的桂花树。端详了好久,苏志栋不甘心道:“没家里的好看。”秦芸吃茶的手一顿,觑一眼门口站在的丫鬟,却是笑着没说话。苏志栋也不在意,今日休沐,原本约了未婚妻去长安寺赏入冬前的最后一批菊花,结果出了点意外,只能来秦府陪未婚妻。他端起花架上的杜鹃,道:“杜鹃还是长在山野有韵味,不论是移栽庭院还是盆景,总觉得差些意思。”“那是你觉得打理麻烦,不过漫山遍野的杜鹃确实是难得的景致。”秦芸应和。不知想到了什么,苏志栋转头笑看佳人,半响才说道:“我倒是觉得你在昌平府活泼,现在,”上下打量一番对面之人,意味深长道:“过于端庄。”换来一记轻飘飘的眼风,他又开始点评花卉,不过,说得话很是??????令人摸不着头脑,不是嫌弃花盆不合适,就是嫌弃花草娇气,就好似昌平家里的花,是天下之最,无花可比拟。门口的小丫鬟垂眸,心下却是轻嗤。出声贫寒农户的人,能有什么见识,三句不离那鸟不拉屎的边关之地。在昌平,苏志栋无疑是青年才俊,但在英才辈出的京城,他就有些普通,主要是出身农家且还得了个死抠的名声。秦芸早已察觉到小丫鬟的轻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道:“你出去罢。”“可是小姐,老夫人??????”秦芸冷脸,“我自会去向祖母解释。”见小丫鬟临出门前还委屈地瞟人,她白了某人一眼,气哼哼道:“招蜂引蝶!”“哇,外面下雪了!”苏志栋故作惊叹。天地良心,他可是一眼都没看,怎就招蜂引蝶了?秦芸歪头顺着大开的窗户看去,秋日阳光正盛,哪有下雪,继而反应过来,被调侃了,脸颊飘红,娇嗔道:“油嘴滑舌。”得,招蜂引蝶还没洗清,又得了个油嘴滑舌,苏志栋觉得今日的黄历不准,应该是忌出行、忌多言,而非诸事皆宜!没了碍眼的丫鬟,两人坐在花厅吃了一回茶点,霍霍了几盆常见的兰花,回忆了一番昌平的自在时光,很是惬意。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临走前,苏志栋从胸口掏出一枚玉簪,插在秦芸发髻上,遗憾道:“今天没能陪你出去,先欠着,明年定要补上。”秦芸抿唇,到底没忍住,抬手摸了摸发髻,道:“别乱花钱。”“这哪算乱花钱!”苏志栋眼含笑意,道:“在府里多陪陪老夫人,毕竟师父师母不能在二老身边尽孝。”知晓是提点自己多在祖母面前露脸,免得被别人轻视,秦芸嗔责道:“这还用你说。”苏志栋离开前,专门去前院书房道别,秦老太爷正在修复一本古籍,道:“来,帮我看看,总觉得文意有出入。”苏志栋拱手,“千人千面,再说小子连会试都没过,岂敢在祖父面前班门弄斧。”秦老太爷拿起一旁的书卷,扬手作势要扔,“就你精乖!”苏志栋只笑不语,他知道老太爷的话另有深意,可那有如何。为什么他就必须得是蝉,即便是蝉还不能反抗了?现在,不过是他从蝉转为黄雀而已!在昌平的动作,他没想瞒人,但蠢人若是发现不了,那就跟他没关系了。像老太爷这种沉浮官场一生,又平安致仕荣养的人,知道他的动作倒也正常,毕竟,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在秦老太爷看来,苏志栋在秋闱前冒着违律的风险接触主考官随从是知法犯法,鲁莽至极。因此,待从长子口中得知昌平府乡试结束后知府一系列动作时,就派人去昌平打探消息,结果,人还没出发,就收到三子的家书。虽只寥寥几笔,但老太爷还是隔空大骂三儿子,在乡试如此重要的时间点,竟是放任弟子兼女婿胡闹,真是有违师德。因此,这才想着提点孙女婿一二,可谁知,这人竟是像不知晓府门朝哪开一般,只初来时与同科一起拜访,之后竟是从不登门。想到春天隔三差五就来,不仅留饭还向后宅递各种东西,老太爷差点咬碎不大稳固的后槽牙。得知今儿约了孙女、孙子一起出去玩,找了由头将人拦下,这才得见一面。看着面前端正行礼神色恭敬的青年,老太爷心下叹息,明言道:“日后行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因一时之气鲁莽行事。”“是,小子谨记老太爷教诲。”走出秦府大门,苏志栋唇角挂着合宜的笑容,对杜桐道:“得老太爷教诲,真是三生有幸!”不明就里的杜桐:??????公子,你在说啥?苏志栋也不需要向杜桐解释,领着人不行往主街去。想听的人自会懂,而他所求,不过是震慑一下那些藏在暗处蠢蠢欲动之人。对于苏志栋铤而走险的举动,秦嵩云也是在调查刘家之后才知晓,可那时,乡试已经结束。换而言之,弟子考前与王大人随从已经接触过。得知这个消息,秦嵩云并非不生气,只是,他了解弟子,因此强压着怒火静下心来思考,最后竟觉得,弟子此举堪称神来之笔。当初王大人的随从,其族亲家的侄子,并不是从刘二这边得到秦三爷的亲传弟子与知府大人相熟这一消息,这是苏志栋故意透漏的。当然,他也没傻到大刺啦啦直接找随从明说。自第一次听到关于村里水果被张康毅低价做卖给自己做人情的传言时,苏志栋就留心了,结果他观察后发现刘家人的身影,顺藤摸瓜,知道了主考官王大人的随从比另一位主考官的随从活跃,经常出驿馆在府城转悠。因此,专门选了随从会途径的茶馆,与交好的同窗讨论乡试,并且表现出担忧——我师父与知府大人交好,且我也与知府大人相熟,不知知府大人可要回避?同桌之人各抒己见,吵得尤为厉害。这些争吵恰巧钻入了正好路过的随从的耳朵,继而,在见到刘二时,随从装作随口一提的样子,就轻而易举从刘二这里套到了想要的消息。王大人是他族叔,要是能在官场更进一步那全族都沾光,且刘二说的这些正是大人要他调查的卫世子的把柄。说起来,王大人参卫景行的奏折,有一大半是随从的功劳,当然,刘二也出了不少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