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也只好如此。&rdo;七姑奶奶说,&ldo;到时候再说,此刻不必去伤脑筋了!&rdo;
五住在洋场的人,特别是经常在花天酒地中的,都有迟睡迟起的习惯,古应春因为有生意要照料,起得还算早的,但也要九点钟才下床。这天八点钟就有娘姨来敲房门,说号子里派了人来,有话要说。
&ldo;什么话?&rdo;古应春隔着窗子问。
&ldo;杭州有位刘三爷来。人在号子里。&rdo;
&ldo;哪个刘三爷?&rdo;睡眼惺松的古应春,一时想不起是谁。
六姑奶奶在后房却想到了,掀开帐子说道:&ldo;不是刘不才刘三爷吗?&rdo;
&ldo;是他?不会是他!&rdo;古应春说,&ldo;刘三爷也是自己人,一来,当然会到这里来,跑到号子里去干什么?&rdo;
&ldo;老板娘的话不错。&rdo;号子里的伙计在窗外接口,&ldo;本来是要请刘三爷到家里来的。他说,他身上破破烂烂不好意思来。&rdo;
果然是刘不才!这个意外的消息,反替古应春带来了迷茫,竟忘了说话。
还是七姑奶奶的心思快,胡家的情形还不知道,也许有了什么不幸之事,如果让胡雪岩知道了,一定立刻要见他,当面锣,对面鼓,什么话都瞒不住他,大是不妥。
因此,她便替丈夫作主,吩咐伙计先回号子,说古应春马上去看他,同时叮嘱下人,不准在胡雪岩面前透露刘不才已到上海的消息。
&ldo;想不到是他来了。&rdo;古应春说,&ldo;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他。&rdo;
&ldo;自然要罗!&rdo;
夫妇俩一辆马车赶到号子里,相见之下,彼此都有片刻的沉默。在沉默中,古应春夫妇将刘不才从头看到底,衣衫虽然褴褛,精神气色都还不错,不象是快饿死了的样子。
&ldo;刘三叔!&rdo;终于是七姑奶奶先开口,&ldo;你好吧?&rdo;
&ldo;还好,还好!&rdo;刘不才仿佛一下子惊醒过来,眨一眨眼说:&ldo;再世做人,又在一起了,自然还好!&rdo;
听得这话、古应春夫妇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ldo;胡家呢?&rdo;七姑奶奶问说,&ldo;都好吧?&rdo;
&ldo;出逃苦一点,大大小小轮流生病,现在总算都好了。&rdo;
&ldo;啊!&rdo;七姑奶奶长长舒口气,双手台掌,当胸顶礼:谢天谢地。&ldo;然后又说:不过我倒又不懂了,杭州城里饿死的人无其数……&rdo;说到这里,她咽口唾沫,将最后那句话缩了回去。
那句话是个疑问:饿死的人既然无其数,何以胡家上下一个人都没有饿死?刘不才懂她的意思,但不是一句话所能解答得了的,&ldo;真正菩萨保佑!
要谈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尽。&ldo;他急转直下地问道:&rdo;听说雪岩运粮到过杭州,不能进城又回上海。人呢?&ldo;
&ldo;他一场大病,还没有好。不过,不要紧了。&rdo;七姑奶奶歉意地说:&ldo;对不起,刘三叔,你现在还不能跟他见面,等我们把事情问清楚了再说。王抚台是不是真的自尽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