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殿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
“比如每年元日和冬至的大朝会,又或者册封太子、接待外国最尊贵的使团,都在这里举行。”
李世民仰头望着这片巨大的台基,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沙盘上的景象。
巍峨的宫殿高踞于龙首原之巅,文武百官自丹凤门鱼贯而入,沿着宽阔的御道,登上这百尺高台,俯首朝拜。
那将是何等的气象!
“居高临下,俯瞰万方……”李世民喃喃自语。
“这才是天子殿堂该有的威仪。”
他现在所用的太极殿,地势平坦,虽然也足够宏伟,却终究少了这份君临天下的气魄。
“父皇,您看这台基,少说也有五六丈高吧!”
李泰用脚踢了踢坚实的夯土。
“从这里走上去,再进大殿,光是这高度,就足以让人生畏了。”
李承乾则想得更深一层,他望着远方长安城的轮廓。
“将大典设于此地,不仅是让百官朝贺,更是要让全长安的百姓,都能看到皇家的威严。”
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和向心力,会随着每一次大典,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李世民赞许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
不错,这才是为君者该有的格局。
穿过含元殿遗址,他们继续向北,来到了宣政殿的基址前。
这里的地势稍缓,规模也比含元殿小了一些,但周围却能看到更多附属建筑的痕迹。
“这里是宣政殿,中朝正殿。”陈晨解释道。
“如果说含元殿是国家的‘脸面’,那这里就是大唐真正的‘心脏’。”
“皇帝日常上朝,与群臣议事,处理国家政务,都在此地。”
“两侧的那些基址,便是中书、门下等核心官署的所在地。”
“权力中心?”李世民立刻抓住了关键。
“对,真正的权力中心。”陈晨点头。
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起,他立刻将此处的布局与自己现在使用的两仪殿做了对比。
两仪殿是前朝和寝宫混杂在一起,虽然方便,但格局上总显得不够分明。
有时候处理政务,还能听到后宫传来的些许声响,不够肃重。
而这大明宫的设计,将举行大典的含元殿、处理政务的宣政殿、以及皇帝起居的内廷,划分得清清楚楚。
礼仪、行政、生活,三者分离,互不干扰,却又通过中轴线紧密相连。
“如此一来,外朝官署紧邻议政正殿,官员们递送奏章、奉诏议事,都便捷了许多。”
李承乾看着那些官署的基址,若有所思。
“免去了许多奔波之苦,政务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父皇,这布局好啊!”
李泰也看出了门道,兴奋地搓着手。
“咱们回去就这么改!把那些衙门都挪到两仪殿边上,省得那些老头子天天喊累!”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又掏出手机,对着宣政殿遗址和周围的布局,再次拍了几张照片。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整个宫城最北端,紫宸殿的遗址。
这里的氛围,明显比前两处要柔和了许多。虽然同样只剩下基座,但从周围散落的础石和更精巧的布局来看,能想象出此地当年的雅致。
“这里是紫宸殿,内朝正殿。”陈晨的语气也放缓了一些。
“因为它离后方的内宫生活区最近,所以皇帝处理一些日常的、不那么正式的公务,或者召见几位亲信大臣密谈,多会选择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