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重开乡试就代表着他们多了一次机会。
已经快要落雪的天气,挡不住学子们对功名的渴望与热情。
几千学子再次齐聚青州,举人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三千多名学子,能上桂榜的只有不到一百人,就这还带上了副榜。
乡试桂榜分甲乙榜,能上甲榜的,就会获得举人功名。
除了甲榜之外,还有副榜,也就是乙榜。
上了乙榜也不是举人,你顶多知道你排多少名。
但只要入了乙榜,就有机会去京城的国子监读书。
如果连上两次乙榜,也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
会试上了榜单,也一样是进士,但如此一来就不算两榜进士了。
入朝为官难免排资论辈,你是同进士,我是进士,那我就高你一等。
为官同样的功绩下,我就比你先升官。
同为进士,又分两榜进士和进士。
两榜进士就是乡试在甲榜,会试在二甲及以上。
这样的进士血脉就更纯正,也更有优越感。
其实要卫辞说来,这根本没啥区别,但古人就是这么玩的。
入了这个圈子就要守这个规矩,否则别人就会排挤你。
为了以后的前途,卫辞自然是想做两榜进士。
因为青州刚出过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所以乡试重开后搜索的也更加严格。
如今已经快到年关,正是冷的时候,为了避免考生作弊。
主考官硬是规定学子不得穿夹层的衣裳,学子只能穿单衣。
为了保暖,参加考试的学子都要穿六七层衣裳。
监考的官员除了一正一副两个主考官外,还有四到六个同考官。
同考官一般都是由本地的官员充任。
等到判答卷时,官府还会把一些闻名的大儒以及书院的山长等德高望重,但不在朝为官者一起来批阅。
这就是为了减少官员为同在朝为官的同僚的孩子作弊的可能。
乡试考试时间为九天,因为考生太多,所以分批次入场。
入场前每个学子会分到考牌,牌上写着号房。
卫辞拿到座位号之后,祈祷不要遇到臭号。
所谓臭号就是在厕所旁边的号房,古代又没什么马桶,都是露天厕所。
几千人的大考场,九天考下来,厕所能臭成什么样,光想想就让人眼前一黑。
若是分到臭号,这九天就要在厕所旁吃喝拉撒考试,到时候哪还有心情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