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清作为卫辞的老师,是最有资格给他取字的人。
他低头略一思索,然后道:
“你如今年纪大了,出去与人交际不能没有字。
今日为师便为你取一字,你名辞,辞,讼也,为师便为你取名讼之如何?”
一个字而已,卫辞自然没什么意见,他冲文源清行礼:
“多谢老师赐字。”
文源清抚着胡须轻笑,又接着道:
“讼,又为争也,大争之世,不争便是平庸。”
论语说君子无所争,现在老师却说,大争之世,不争便是平庸。
看来他这位老师不是死读书,完全认可圣人之道的酸儒。
两人三观也颇为相似,因此卫辞拱手:
“学生受教。”
王巡抚在一旁做见证人,见仪式结束立刻起身恭喜文源清喜得佳徒,又对卫辞:
“讼之,你以后可要用功读书,继续力争上游,不要辜负你老师的期望。”
卫辞拱手应是,王巡抚是个八面玲珑之人。
并没有因尔雅与卫岳出身不显而对她们刻意忽视,反而热情对两人道:
“二位得子如此,以后有福了。”
尔雅卫岳行礼道谢,仪式结束后文源清赶着回京。
他如今还在朝中任职,本来鹿鸣宴一结束便该回京的。
为了拜师宴才多耽搁了两天,现在一切结束他不好再逗留。
临走前他叮嘱卫辞:
“你的文风已经成熟,后年的会试你若想榜上有名不难。
可你若想取中头名会元,恐怕还要再努力一些。
你若是对会元势在必得,在家过完年后,可到京城寻为师。
为师亲自指导一年半载,你夺会元之位也多些把握。”
卫辞闻言有些心动,他本想在在会试前的这近一年时光就在家中苦读。
可闭门造车到底不如名师指导进步快,要能跟在老师身边进修一年,后年会试他也有更多信心。
卫辞当即点头:
“学生之前去江南求学,已有三年未见祖父,待陪祖父过完年,便上京到老师身边侍奉学习。”
文源清满意的点点头,这才离开。
他回京走的是水路,一路搭官船回去,安全舒适还便宜。
上船后两个贴身伺候的小厮去本想直接将尔雅送的衣裳收起来。
他家大人穿衣讲究,从来不穿府外的人做的衣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考虑到大人对新收的徒弟十分满意,这才多嘴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