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知府讲究规矩,不愿坏了长幼有序的规矩。
也正因为此,尔雅觉得杨知府虽然迂腐,但也算是个有原则的人。
可现在呢,卫辞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歌姬。
这个时候怎么不讲规矩了?
由此可见杨知府的虚伪,为了好名声,他不惜拿女儿的婚事来刷。
实则私底下却是个会拿美色拉拢他人的人。
眼下陆同知想给他介绍的妻子人选,不会就是杨知府那两个一直没嫁出去的女儿吧!
卫辞心中百般不愿,索性直接拿老师堵陆同知的嘴。
他面上恰到好处露出一抹羞涩:
“实不相瞒,我回青州前老师和师母说已经替我看好人选了。
只待我父母进京,便可上门提亲。”
闻听此言陆同知一愣,随即心中暗道可惜。
杨知府看中了卫辞的前程远大,正有结亲之意。
如今晚了一步,人家已经有了人选了。
杨知府闻言也在心中暗暗后悔,其实早在卫辞刚中举人时他就看上了卫辞。
年纪轻轻便能名冠一榜,那时杨知府已经隐隐看出卫辞前程不可限量。
但他不愿下注太早,因为他见过太多少年惊艳,但会试屡试不中的学子。
生怕卫辞与那些人一样,只想着等到卫辞考中进士再提亲做媒不迟。
谁曾想卫辞刚中进士就定好成亲人选了。
此刻杨知府心中十分不服,既后悔又不甘心,忍不住追问:
“不知是哪家的千金?”
卫辞闻言连忙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恕罪,此事还未下定,下官怎能随意说出去,万一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就不好了。”
此话倒也没错,古代女儿家的名声珍贵。
一般两家结亲不到说定后是不能随意透露出去的,否则有坏人姑娘名声之嫌。
卫辞这么说杨知府不好再追问,心中却可惜的很。
他的大女儿因为脸上的胎记之前一直迟迟嫁不出去。
后来托卫辞母亲巧手的福,用脂粉为杨小姐遮盖住了脸上的胎记。
再后来杨小姐的母亲匆匆为女儿定下来了一个家世不显的举人。
没办法,女儿年纪太大了,哪还能找到太好的人家。
能找到一个年轻的举人已经不错了,就这人家还是看在杨小姐是知府之女的份上。
婚前又不知杨小姐半张脸都是胎记,否则那举人也不会同意的。
毕竟那举人虽家世一般,但胜在年轻,未来八成能金榜题名,踏入官途的。
杨小姐匆匆成婚后,她的庶妹也终于能说亲了。
杨知府心中本就盘算过卫辞做他的女婿。
他的大女儿脸上瑕疵太重,他自是不好意思把大女儿嫁过去坑人的。
他敢坑一个没有背景的举人,却不敢坑陈阁老的徒孙。
如今大女儿嫁了,他还有个小女儿,虽是庶女,但只要记在妻子名下不都是一样的吗。
于是就在卫辞得中状元的消息传出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