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中已经传出卫家与何家要结亲的风声,秦小姐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尔雅不知秦妙清之所以没反应是因为她根本没听到卫辞要结亲的风声。
秦妙清是王爷的女儿,皇室宗亲的社交圈子多是勋贵。
和清流圈子不怎么接触,卫辞与何家结亲自然不在她们的讨论范围内。
秦妙清虽然重生了一场,但她是庶女,又没什么人脉。
多亏靖南王妃人宽和,她知会一声能从王府出来走走已经很好了。
没自己的势力也没有人脉,消息自然不灵通。
且她前世的记忆还告诉她,卫辞成婚很晚,至少要两年以后呢。
秦妙清才能不慌不忙的还在接触尔雅。
尔雅搞不懂秦妙清的想法也不追究,她笑着向秦妙清解释:
“我也不是真心想买什么皮毛,只是有些人脉,想做点绸缎布匹的生意,如今先四处走走看看。”
听尔雅这么一说,秦妙清想起前世卫辞的母亲似乎的确做生意很厉害。
卫家出身底层,没有深厚的底蕴,前世卫辞的妻子嫁到卫家之前,人人都说她的日子要苦两年,先苦后甜。
可后来无论是卫家下聘,还是卫家的衣食嚼用,都没有比旁人差什么。
后来时间长了外人才渐渐知道,卫辞的母亲有一手极好的刺绣功夫。
且她还十分擅长做生意,开了许多生意兴盛的铺子。
这让很多女眷都后悔不已,原以为嫁到卫家是一件风险高的投资,结果却是掉到了福窝里。
就算有些人背后嚼舌根说她俗,就会打算盘,被铜臭腌入味又怎样呢。
手里有钱,日子好过比什么都强。
思及这些,秦妙清决定在尔雅面前也显露点自己的从商天赋。
她想起前世距现在不久后,南街那边长隆街道的慕客茶居会请来一位十分漂亮的琵琶女。
琵琶女色艺双绝,虽然平时只在茶馆弹琵琶,却为茶楼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客人。
美色在什么时候都是一项丰富的资源。
茶楼那边引流一多,整个长隆街道人流量都多了起来。
受茶馆影响,长隆街道的商家都跟着赚了钱。
她何不建议宋姨把店铺开到长隆街道去,等将来宋姨的店铺受益赚了钱,定会感谢自己的。
秦妙清立刻对尔雅道:
“宋姨,我看长隆街道的位置就不错,十分适合做生意。
现在那边店面也不算贵,不如咱俩合作在长隆街道开一家绸缎庄。
我出一半资金只占三成,你看如何?”
尔雅的店铺早就选好址如今都装修好了。
从江南进的绸缎都运完了,再过几天就开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