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府试发案,百越是贫瘠之地,无论是童生还是秀才,录取名额都比其他省府少的多。
此次府试一共上榜十二名童生,却有八人都出身普通。
卫辞虽然有意录取家境贫寒的学子,倒也没有故意偏向。
没有真才实学,才识不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卫辞是绝不会硬着头皮录取的。
之所以有那么多出身普通的学子上榜,主要是出身普通的农家子若不是有点天赋,父母绝不会舍得花钱送他们读书。
他们家境贫困,深知自己读书乃是举全家之力,因此读书也会更用功。
有天赋又肯用功的学子,成绩自然会比其他人好些。
府试放榜后,卫辞知道这又是一波宣传的好机会。
他当即命底下的人请了舞龙舞狮队,敲锣打鼓的去中榜的学子家中报喜。
在一些文风昌盛的地区,童生这个功名并不算什么。
很多地方衙门甚至不会派衙差报喜,即使有衙差报喜。
那些人通常也是为了学子家中的打赏去的。
静江文风不盛,童生的含金量同样不高。
以前少有贫困学子能年少考中,即使考中给报喜衙差的赏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负担。
但现在卫辞改革了,他不仅让衙门请了舞龙舞狮。
还让衙差统一换上贺喜的红衣服,敲锣打鼓的去给中榜的学子报喜。
并提前叮嘱报喜的衙差,接学子家中的赏钱最多不可超过六文。
之所以定六文也是取六六大顺的意思。
给赏钱,喜钱,乃是当下的传统,也是让别人沾沾喜气的意思。
可是经过时代的演变,喜钱赏钱竟渐渐成了衙门小吏敲诈勒索的手段。
听说之前小吏前往中榜学子家中报喜,赏钱至少二两起步。
二两银子,对普通人来说能买几百斤珍珠白米,够一个三口之家好几个月的开销了。
现在卫辞明文规定,衙差去中榜学子家中报喜,赏钱最高不能超过六文。
凡超过六文钱的,多一文赏十大板,不怕被活活打死的就收吧。
卫辞这个规矩一立,许多指望着去给学子报喜赚赏钱的小吏都十分颓丧。
但没人敢在卫辞面前多说什么,怀揣着满腹的抱怨,他们还要穿上大红衣裳。
敲锣打鼓的带着舞龙舞狮队招摇过市,一路走到每个学子家中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