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与李吕二人的反应相反,他迅速下跪谢恩:
“陛下圣明,谢陛下。”
昌泰帝摆了摆手,疲惫地闭上眼睛:
“你们退下吧,朕累了。”
内侍上前引路,李、吕二人还想说什么扭转下局面。
在看到昌泰帝冰冷的眼神时,瞬间清醒了。
很快两人也明白了什么,脸色旋即变得惨白。
走出寝殿,冷风一吹,卫辞的思路愈发清晰。
陈次辅去世后,内阁里李、吕二人原本资历比他深。
若是陛下的寿命再长个几年,他们是比卫辞更有希望接任次辅的。
可偏偏陛下身体不行了,于是两人急了。
这一急,估计有了点昏招,两人应该也说不上投靠可大皇子。
但有点联系和偏向却是跑不了的,否则今日也不会异口同声,推周显上位。
却没想到这一急,就在陛下面前露了端倪。
而陛下偏偏没有换太子的心,为了给太子铺路,他绝不会让对太子有异心的人担任次辅。
今日以后,李吕二人的官途就止步于此了。
甚至将来太子登基,两人还能不能稳稳待在内阁都是个问题。
至于沈思之,他并非正经进士出身。
能入朝为官还是因为陛下当年登基时,他是陛下信任的幕僚。
为陛下登基立过功劳,他一路能走到内阁已经是极限。
无论次辅还是首辅,他都没有希望。
自从卫辞入内阁后,他也一直与卫辞交好,隐隐有以卫辞为先的意思。
这么算下来,卫辞今天不仅借陛下之手推赵猛上位,还扫清了接任次辅的障碍。
不出意外,过不了多久,他就能成为大周最年轻的次辅,也是入阁后升迁最快的臣子。
想到这里,卫辞抬头望向宫墙上的琉璃瓦。
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映得眼中满是志在必得的光芒。
陛下擢升赵猛为兵部尚书的旨意很快传遍朝野。
朝堂中很多文臣对此都十分不满,觉得赵猛这等粗人哪里配当一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