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何不‘先发制人’呢?
在多个地方,连续实施多次人工降雨。
提前把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水降落下来。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将来的大暴雨的降雨量。
降雨量少了,引发洪涝灾害的概率自然就低了。
更何况……
华夏的北方地区,相比于南方,一直就更为干旱少雨。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需求,也才会耗费巨资从南方调水北上。
如今超级寒潮带来的大量湿冷水蒸气,既然要一路南下。
那就给它们从北到南,来了一个层层阻击战。
各地密集进行人工降雨,不信寒潮冷空气到了南方后,还能带来超级大暴雨。
而且事不宜迟,今晚就开始行动。
实施的人工降雨次数越多,提前降下来的雨水越多,将来给南方地区带来水灾的概率就越小。
级别权限足够的楚旭,这一声令下,气象总局自然是迅速行动起来。
一边通知各地相关部门,做好防范连续强降雨的各种准备工作。
一边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及时出动飞机或火箭发射车,播撒干冰、盐粉,密集实施人工降雨。
以前各地的气象部门,要想实施一次人工降雨,需要层层申报、逐级审批。
不仅仅是因为,飞机和火箭实施作业,需要协调空管部门,避免误伤民航客机。
还因为人工降雨的成本不便宜,就算发射相对便宜的火箭弹,一次也要十几万。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
就有上千个市县,响应命令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
这才第一波,就一个多亿‘烧’没了。
而楚旭要求的是,接下来的一周,只要条件允许,就进行降雨作业。
如果进行了几万次人工降雨作业,那么就要烧掉近百亿元的经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场人类与天气的战争,自然是一场惊人的消耗战。
但只要能把‘千年难遇’的超级大暴雨,变成一场普通的暴雨。
花点钱,又何妨呢?
总比水库坍塌、大坝溃堤、城市被淹,无数人受灾受难,要更好吧?
超级灾难过后,华夏可是世界工厂。
正夜以继日的,不断生产制造各种工业产品,满足全球的灾后重建和经济复苏需求。
倘若因为超级大暴雨,而造成许多地区被淹没,许多工厂被迫停工停产。
到时候的经济损失,可就不止是区区百亿那么少了。
楚旭永远都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历的那一场特大洪水灾害。
华夏有二十多个省市,近两亿亩土地、两亿多人受灾,倒塌了四百多万间房屋、死亡失踪了好几千人,经济损失两千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