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锦衣卫2电影免费观看 > 大明锦衣卫648(第2页)

大明锦衣卫648(第2页)

"或许墨家机关能一试。"他解开衣襟,从内衬夹层取出泛黄的《墨子·备城门》残卷,烛火在"籍车连弩车"的记载上跳跃,"书中记载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我们可否设计一种机关,在胶泥接触铳管前将其分离?"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兵浑身是血撞开房门:"报!倭寇战船出现在十里外,这次。。。。。。这次他们的旗舰上多了三尊从未见过的巨型发射器!"

王崇业的酒盏应声而碎,瓷片扎进掌心渗出鲜血:"赵先生,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赵砚之的目光落在沙盘边缘,那里用细沙标注着宁海卫最后的防线。他缓缓抽出机关匣,当指尖触及第一层锁扣时,暗格弹开,精巧的微型鲁班锁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三炷香。"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拇指轻推榫卯结构,"墨家机关讲究顺势而为,就像破解这把锁——唯有不伤分毫,方能找到生路。"

随着"咔嗒"一声脆响,第二层暗格弹出,假名谜题在烛火中若隐若现:"波の音は谁の呪い?"(浪声是谁的诅咒?)赵砚之凝视着锁孔旁刻着的《墨子》语录,突然想起在泉州港见过的日本商船,船头挂着的"爱"字旗与墨家"兼爱"理念竟有相通之处。当他将汉字"兼"拆解重组为假名笔画时,第二层锁应声而开。

最深处的暗格里,一卷防水丝绸显露着"玄冰机关"的设计图。青铜莲叶状的装置层层叠叠,暗藏螺旋水道与气囊,图纸角落用朱砂标注:"水可凝冰,冰可化水,循环不息"。赵砚之的瞳孔骤缩,海风突然灌进窗户,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或许,这就是破局的关键。

"传令下去,立即抽调所有铁匠与木匠!"他猛地卷起图纸,机关匣在腰间发出清越鸣响,"告诉他们,带着最大的铜镜、最厚的牛皮,还有。。。。。。"他望向窗外翻涌的乌云,"十桶陈年烈酒!"

王崇业望着赵砚之匆匆离去的背影,拾起地上的《武备志》。书页间滑落一张素笺,上面是赵砚之方才绘制的草图:青铜莲叶装置倒扣在铳管上,镜面反射阳光将胶泥瞬间烤干,牛皮气囊遇热膨胀弹开残渣,而烈酒则被引入水冷系统加速降温。

远处传来倭寇战船的号角声,王崇业握紧腰间的佩刀。烛火忽明忽暗,映照着他眼底重新燃起的战意。宁海卫的城墙下,一场机关与火器的生死较量,即将在这血色黄昏中拉开帷幕。

墨卷焚涛

宣德九年深秋,宁海卫守备府内烛火摇曳。赵砚之的瞳孔在昏暗中骤然收缩,指尖抚过案头焦黑的佛郎机炮残片,暗红胶泥如凝固的血液,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油光。参将王崇业来回踱步的身影投在墙上,像极了被困兽穴的困兽。

"三日前,倭寇用这硫磺胶泥弹,生生废掉了我们三门佛郎机。"王崇业的拳头砸在桌案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四溅,"水冷系统完全失效,炮管当场炸成碎片!"

赵砚之沉默不语,思绪却已飘回墨家密室的深处。那里藏着的典籍中,确有关于日本焙烙玉的记载——不过是陶罐装火药,简单粗糙的攻城武器。可眼前这黏附力惊人、遇热膨胀的胶泥弹,显然经过了精心改良。倭寇背后,怕是有深谙火器之道的能人。

"或许墨家机关能破。"他的声音低沉却笃定。话音未落,已解开衣襟,从贴身内袋中取出一卷泛黄的残卷。《墨子·备城门》五个古朴的大字映入眼帘,纸页边缘磨损严重,显是被人反复翻阅。烛光洒在残卷上,关于守城器械的记载泛着岁月沉淀的微光。

王崇业凑上前,目光扫过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这。。。。。。能行吗?墨家机关术,不是早就失传了?"

赵砚之轻轻抚摸着残卷,仿佛触碰着某位先人的脉搏:"墨家虽式微,但隐墨一脉从未断绝。《备城门》中记载,城上之备,渠谵、藉车、行栈、行楼,看似说的是守城器械,实则暗藏破敌之法。"他的手指停在"以柔克刚"四字上,"这胶泥弹黏性虽强,但若能在接触炮管前将其冷却,或许。。。。。。"

他突然想起腰间的青铜机关匣。三层暗锁,分别对应"非攻兼爱尚同",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发烫。最内层暗格里,藏着墨家失传已久的"玄冰机关"图纸。那是一套精巧的水冷装置,通过循环流动的海水,可将物体急速冷却。

"参将大人,给我三日时间。"赵砚之将残卷郑重收好,"我需要铁匠二十人,木匠十人,还有。。。。。。"他顿了顿,"大量的铜皮、牛皮,以及冰块。"

三日后,宁海卫城头。赵砚之站在改良后的佛郎机炮旁,手心微微出汗。新安装的"玄冰机关"形如莲花,青铜叶片层层叠叠,中间暗藏螺旋状的水道。当倭寇战船出现在视野中时,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准备!"

第一波硫磺胶泥弹呼啸而来,在空中划出暗红的弧线。赵砚之目不转睛地盯着,直到弹丸即将触及炮管的瞬间,大喝一声:"启动!"

机关轰然运转,海水顺着螺旋水道急速循环,青铜叶片表面瞬间结出一层白霜。胶泥弹撞上冰冷的机关,发出刺耳的爆裂声,化作碎块坠落在地。倭寇显然没料到会有此变故,短暂的慌乱后,立即发动了第二轮攻击。

这次,他们改变了策略,将胶泥弹与火弹混合发射。火焰舔舐着"玄冰机关",却被循环的海水迅速冷却。赵砚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喜,却也深知危机未除。倭寇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必定还有后招。

果然,第三轮攻击来临。倭寇旗舰上,一门从未见过的巨型发射器缓缓升起,炮口对准了宁海卫城墙。赵砚之的目光扫过《墨子·备城门》残卷,突然停在"籍车"的记载上。那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投石机,或许。。。。。。

他迅速下令,将城中仅存的几架投石机改装。当倭寇的巨型炮弹呼啸而来时,改良后的投石机也同时发动。巨石与炮弹在空中相撞,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战斗持续到黄昏,倭寇终于败退。赵砚之望着海面上漂浮的战船残骸,手中的《墨子·备城门》残卷被硝烟熏黑了边角。但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倭寇不会善罢甘休,而墨家机关术与火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晚风拂过城头,带着咸涩的海味。赵砚之将残卷小心翼翼地收好,又摸了摸腰间的机关匣。三层暗锁依然完好,但他明白,真正的守护,不在精巧的机关,而在代代相传的信念。就像这残卷上的文字,历经千年,依然能在关键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锁中乾坤

宁海卫的夜被潮水声切割得支离破碎,赵砚之贴着城墙根疾行,腰间青铜机关匣随着步伐发出细碎的嗡鸣。军械库的铜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从怀中掏出墨家特制的撬锁工具——那是一套精巧的竹制软簧,看似脆弱,却能顺着锁芯纹路探入机关深处。

"吱呀——"厚重的木门推开时扬起一阵呛人的铁锈味。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在佛郎机炮扭曲的炮管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赵砚之用匕首刮下炮管上残留的硫磺胶泥,暗红物质在刀刃上凝成细小的结晶,凑近鼻尖还能闻到海藻与硝石混合的腥甜。倭寇这次的改良绝不是偶然,胶泥里甚至混着某种油脂,遇热后会像活物般紧紧攀附金属。

他解开外袍,青铜机关匣在月光下流转着玄鸟纹的幽光。指尖刚触到第一层锁扣,暗格便悄无声息地弹开,露出一枚核桃大小的鲁班锁。榫卯结构层层嵌套,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芒,每道纹路都精准得如同用尺子量过。

"非攻。。。。。。"赵砚之喃喃自语,墨家祖师爷的教诲在耳畔回响。这道机关的玄妙之处,在于破解者必须摒弃蛮力,以顺应结构之势的巧劲拆解。他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真正的机关术不是破坏,而是理解万物运转的轨迹。"

竹制软簧顺着榫卯缝隙探入,赵砚之屏气凝神感受着锁芯的细微震动。当指尖触到第七道暗卡时,他突然想起《墨子·经上》的记载:"力,形之所以奋也。"这不是对抗,而是寻找平衡。随着轻微的"咔嗒"声,鲁班锁的第一层结构如同盛开的莲花般层层展开。

然而,第二层机关却让他瞳孔骤缩——竟是一面微型铜镜,镜面刻着一句假名:"月の影は谁の姿?"(月影是谁的身影?)月光落在镜面上,将这句话映得忽明忽暗。赵砚之摩挲着机关匣边缘的《墨子》刻痕,突然在"兼爱"二字旁发现一道不易察觉的刮痕。

他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倭汉辞典》,在月光下逐字比对。当"兼"字的笔画与假名的结构重叠时,镜面突然翻转,露出后面密密麻麻的榫卯结构。这第二层机关竟暗藏中日文化的交融,唯有理解"兼爱"中"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精髓,才能找到破解之法。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赵砚之的心猛地一紧,手指却更加沉稳。竹制软簧在榫卯间灵活穿梭,他想起阿鹤教他辨认假名时的场景——那个琉球女子总是笑着说:"文字就像机关,拆开重组便有新天地。"

随着最后一声轻响,第二层机关解锁。最深处的暗格缓缓升起,露出一卷泛黄的丝绸。赵砚之展开图纸的瞬间,瞳孔剧烈收缩——那是墨家失传已久的"玄冰机关"改良图,青铜莲叶状的装置暗藏螺旋水道,末端连接着气囊结构。图纸角落用朱砂写着:"水可凝冰,冰可化水,循环不息。"

脚步声越来越近,赵砚之迅速将图纸收好。当他合上机关匣时,突然发现最外层的鲁班锁纹路上,不知何时多了半枚贝壳碎屑——正是今日从胶泥中刮出的那种。寒意顺着脊背爬上后颈,他意识到这绝不是巧合。

"什么人!"巡夜士兵的火把照亮了军械库的角落。赵砚之将机关匣贴身藏好,转身时已换上从容的笑容:"王参将命我来查看受损的佛郎机。"火光摇曳中,他瞥见士兵腰间的佩刀——刀柄缠着的布条,竟与倭寇战船帆布的纹路一模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