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没有回答,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亮光,心中在快速思考。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愈发凝重:“难怪最近情报屡屡泄露,原来他们用光学信号绕过了我们的防线。可这镜片聚光距离能有多远?”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倭寇据点的方向迅速朝他们这边移动过来。戚继光立刻做了个手势,士兵们纷纷隐蔽起来,握紧手中的武器。
黑影越来越近,借着月光,戚继光看清了来人的模样,竟是一名身着夜行衣的女子。女子身手敏捷,动作轻盈,很快就来到了他们附近。
戚继光突然从藏身之处跃出,大喝一声:“站住!”
女子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埋伏,她身形一顿,随即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摆出防御的姿势。
“你是什么人?为何深夜在此窥探?”戚继光厉声问道。
女子并不回答,她眼神闪烁,似乎在寻找逃跑的机会。
戚继光见她不肯开口,心中更加怀疑:“看来你是不肯说实话了。来人,把她带回营帐,严加审问。”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女子制服,押回了戚家军的营帐。
在营帐内,戚继光坐在主位上,冷冷地看着被绑在椅子上的女子:“我再问你一遍,你是什么人?和倭寇有什么关系?那神秘的亮光又是怎么回事?”
女子依旧紧闭双唇,一言不发。
戚继光见状,心中恼怒,但他知道,不能轻易动刑,否则可能会一无所获。他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对策。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取来一些光学仪器,放在女子面前:“你既然不肯说,那我就自己查。我知道,那些亮光和这些镜片有关,我倒要看看,它们能有多大的能耐。”
女子看到那些光学仪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戚继光拿起一个放大镜,对着营帐内的灯光,调整着角度,试图模拟出那些亮光的效果。他一边操作,一边观察着女子的表情。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将军,不好了,倭寇来袭,他们的攻势很猛,我们的防线有些吃紧。”
戚继光脸色一变,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转身对副将说:“你留在这里看守她,我去前线指挥作战。一定要顶住倭寇的进攻,不能让他们得逞。”
说完,他拿起武器,大步走出营帐,带领士兵们冲向战场。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戚家军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戚继光手持长枪,冲锋在前,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所到之处,倭寇纷纷倒下。
经过一番苦战,戚家军终于击退了倭寇的进攻。戚继光回到营帐时,已经是满身鲜血,疲惫不堪。
他刚一坐下,就问副将:“那女子可有交代?”
副将摇了摇头:“还是什么都不肯说,将军,这可如何是好?”
戚继光沉思片刻:“看来,我们得换个思路。她既然对那些光学仪器有反应,说明她对这些东西很熟悉。我们不妨从这方面入手,寻找突破口。”
于是,戚继光派人四处寻找精通光学的人才。经过一番打听,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李明的民间科学家。李明虽然只是一介布衣,但对光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曾经制造过一些简单的光学仪器。
李明来到戚家军的营帐后,戚继光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他,并拿出那些神秘的镜片和光学仪器,让他研究。
李明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镜片和仪器,不时地拿起放大镜和三棱镜等工具进行测试。过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将军,我想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这些镜片经过特殊的打磨和组合,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聚光和信号传递。通过控制光线的闪烁频率和时长,就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戚继光听后,心中一惊:“竟有如此神奇的东西?那你能破解他们传递的信息吗?”
李明点了点头:“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我们能掌握他们的信号规律。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我需要多观察几次他们发出的信号,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戚继光立刻下令,加强对倭寇据点的监视,一旦发现有亮光闪烁,立刻记录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根据士兵们记录下来的亮光信号,日夜研究。终于,他成功地破解了倭寇的信号密码。
当戚继光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李明,你立了大功。有了这个密码,我们就能掌握倭寇的一举一动,接下来的作战就会轻松许多。”
随后,戚家军根据破解的信号密码,多次成功地截获了倭寇的情报,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戚家军提前设下埋伏,将倭寇引入了包围圈。当倭寇发现中计,试图逃跑时,却发现四周早已被戚家军重重包围。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戚家军大获全胜,歼灭了大量倭寇,彻底扭转了东南沿海的战局。而那名神秘的女子,在得知戚家军破解了他们的信号密码后,终于放弃了抵抗,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原来,她是一名被倭寇胁迫的民间工匠,负责制造那些光学仪器。
战后,戚继光对李明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赏赐了他许多财物。李明则表示,他愿意将自己的光学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戚家军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更加得心应手,他们利用光学技术,不仅破解了敌人的情报,还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战术和武器。在戚继光的带领下,戚家军最终成功地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为明朝的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而那段关于镜影谍光的故事,也成为了戚家军传奇历史中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幽蓝诡光
万历二十七年深秋,登州港被浓稠如墨的晨雾笼罩,能见度不足十丈。崔知夏裹紧玄色斗篷,踩着潮湿的青石板疾步登上了望塔。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将她鬓角的碎发吹得凌乱。塔顶,戚继光身披锁子甲,手中紧握着半块刻有扶桑花纹的黑曜石镜片,面色凝重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