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锦衣卫分布图 > 018续(第5页)

018续(第5页)

"银钞同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员从最初的四十人发展到五百人,包括玛雅各部落的精英、西班牙逃亡士兵和工匠、甚至一些被派来镇压的军官。他们的旗帜是一个由纳米银颗粒组成的银钞图案,象征着技术(银)与团结(钞)的力量。

在一次决定性的冲突中,西班牙军队试图炸毁银泉的源头,却被"银钞同盟"用原始特斯拉线圈击退——线圈产生的强电磁脉冲,让士兵的火枪无法击发,而纳米银净化的水源被切断后,殖民者营地爆发了痢疾,不得不撤退。这是波托西殖民史上,印第安人首次依靠技术而非武力,击退了殖民者的进攻。

赵莽在同盟的石碑上刻下纳米银的三大贡献:"净水以安民生,疗愈以聚人心,工业以强根基。"他知道,纳米银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超越凡银的特性,更在于它证明了不同文明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创造出比单一文明更强大的力量——玛雅的银矿知识、中国的算术智慧、欧洲的工业技术,在纳米银的微观世界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

许多年后,当历史学家研究波托西的殖民史时,发现纳米银的应用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解决了汞污染的核心难题,更重塑了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力量平衡,证明技术的传播与融合,往往比武力征服更能改变历史进程。

而那些闪烁在毒河中的纳米银颗粒,那些涂抹在伤口上的银粉药膏,那些缠绕在线圈上的银线,都在诉说一个真理:人类对抗污染与掠夺的武器,从来不是仇恨,而是智慧的融合;不是文明的对立,而是技术的共生。就像纳米银本身,微小却强大,在微观的世界里,承载着宏观的希望——让被破坏的自然恢复洁净,让对立的文明找到共识。

第九章汞齐炼狱的反击

河面银镜阵:纳米银引燃的终结之战

西班牙舰队的铁甲在毒河入海口泛着冷光,三十艘战船组成的封锁线像一条钢铁巨蟒,企图阻断纳米银外运的航道。赵莽站在岸边的火山岩上,看着卡门指挥玛雅工匠将液态银倾倒在特制的竹筏上——这些银液接触空气后迅速冷却,化作覆盖着纳米银粉的镜面,在河面铺开时,像无数面打碎的镜子反射着正午的阳光。当光斑聚焦在西班牙战船的硝石仓库,一声巨响震碎了水面,火焰中浮现出玛雅数字"○"(象征终结),宣告着封锁线的溃败。

一、钢铁巨蟒的封锁

"圣玛利亚号"的船长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河口。他的舰队已经在此驻守三个月,截获了三艘试图外运纳米银的玛雅独木舟,船舱里的银粉被倾倒在海中时,竟让方圆百米的海水变得清澈——这个现象让他既恐惧又贪婪,坚信这种"银尘"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

西班牙舰队的封锁策略简单粗暴:战船首尾相连,用铁链锁住船身,形成密不透风的屏障;甲板上堆满硝石和硫磺,随时准备焚烧靠近的船只;最外侧的巡逻艇装备着新式火枪,能在百米外击穿独木舟的木板。总督的命令是:"宁可让纳米银沉入海底,也不能让印第安人用它壮大势力。"

被截获的玛雅船夫带回了可怕的消息:西班牙人在战船两侧涂抹了防银涂料(用猪油混合炭黑),普通的纳米银粉无法附着;他们还在水下布置了铁网,防止潜水运输。"他们想把我们困死在毒河上游。"卡门的哥哥攥紧拳头,他的独木舟就是被铁网缠住,差点被巡逻艇的炮弹击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莽却注意到一个细节:西班牙战船的硝石仓库都设在甲板后部,且为了防潮,窗户常年敞开。"他们把最危险的东西,暴露在了最明显的地方。"他指着河口的太阳轨迹,正午时分,阳光会直射仓库的窗户——这个发现让他想起《银潮裂变》中记载的"光火术":用高反射率的材料聚焦阳光,可引燃可燃物。

玛雅工匠们对这个计划充满疑虑。"银镜怎么能比火枪厉害?"曼科的侄子问,他见过西班牙人的炮弹能炸碎岩石。赵莽没有解释,只是让他们收集液态银和纳米银粉,按特定的角度制作镜面竹筏——这些竹筏的角度经过精确计算,每一面镜子反射的阳光,都会在正午时分汇聚到同一个点。

二、液态银铺就的光之路

满月之夜,"银钞同盟"的行动开始了。五十艘竹筏从不同的支流驶出,每艘竹筏上都载着一个掏空的仙人掌壳,里面盛满了液态银。当竹筏到达预定位置,工匠们刺破仙人掌壳,液态银在重力作用下倾泻而出,沿着竹筏表面的凹槽流动,形成面积约十平方米的银镜。

液态银接触空气的瞬间,表面立刻凝结出一层纳米银粉,让镜面的反射率达到90%(普通银镜仅为70%)。赵莽用算筹计算过:五十面这样的银镜,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能聚集相当于三百支火把的热量——足以点燃干燥的木材,更别说西班牙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硝石。

"角度是关键。"赵莽在沙盘上演示,每艘竹筏的位置都对应着西班牙战船的硝石仓库,误差不超过五米。倒戈工匠带来的西班牙战船图纸上,详细标注了仓库的尺寸和朝向,这让镜面角度的调整有了精准依据。当第一缕阳光越过火山岩,最东侧的银镜率先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斑,像一把银色的剑,直指"圣玛利亚号"的后甲板。

液态银在河面的流动展现出奇妙的适应性。遇到水流湍急的区域,银镜会自动分裂成小块,保持反射角度不变;遇到漩涡,银镜会随波旋转,光斑却始终锁定目标——这是纳米银的超顺磁性在起作用,在地球磁场的微调下,镜面能自动补偿水流的扰动,像有生命的追踪器。

西班牙巡逻艇发现了河面上的异常。当他们的探照灯扫过水面,五十面银镜同时反射出强光,瞬间刺瞎了了望员的眼睛。"是印第安人的妖法!"艇长下令开炮,炮弹却在银镜附近的水面爆炸,激起的水花非但没淹没银镜,反而让液态银重新分布,形成更多的小镜面,反射的光斑变得更加密集。

卡门站在旗舰竹筏上,用玛雅数字计算着时间。当河面的银镜数量达到一百面时,她举起火把,发出信号——所有竹筏开始同步微调角度,原本分散的光斑,在西班牙舰队的硝石仓库上空逐渐汇聚,形成一个不断收缩的光点,空气中开始弥漫着硫磺被加热的刺鼻气味。

三、聚焦的阳光与爆炸的硝石

正午的太阳升到最高点时,奇迹发生了。第一束汇聚的阳光击中"圣玛利亚号"的硝石仓库,帆布覆盖的仓库顶立刻冒出青烟;三十秒后,第二艘战船的仓库也开始冒烟;一分钟内,五艘旗舰的硝石同时达到燃点——没有炮弹,没有火药,纯粹的阳光在纳米银镜的聚焦下,爆发出了堪比炸药的力量。

《银潮裂变》中记载的"光火术"原理在此刻得到验证:当纳米材料的反射率超过90%,且聚焦点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000瓦时,即使是不易燃的硝石,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并引发爆炸。赵莽计算过,一百面银镜聚焦的能量密度是这个阈值的两倍,足以让西班牙战船的硝石库变成一个个火药桶。

爆炸像多米诺骨牌般蔓延。"圣玛利亚号"的硝石仓库首先炸开,巨大的冲击波将甲板上的火炮抛向空中;相邻的"西班牙无敌号"试图切断硝石桶的绳索,却被从天而降的燃烧物引燃,船舱里的硫磺与硝石混合,产生了更剧烈的爆炸,火焰呈现出诡异的紫色——这是硝酸银分解的特征,证明纳米银在高温下与硝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最壮观的景象出现在火焰的中心。无数细小的纳米银颗粒被爆炸抛向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光芒,形成一道环绕舰队的银雾。当银雾与火焰接触,纳米银的催化作用让燃烧更加充分,原本橙红色的火焰变成耀眼的白色,温度瞬间升高到足以熔化铁器,战船的铁甲像黄油般开始变形。

赵莽在岸边目睹了这场光与火的盛宴。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所有战船的爆炸点都精准地集中在硝石仓库,其他区域的火势反而较弱——这是银镜阵的精准打击效果,阳光的能量被严格控制在目标区域,避免了无差别的破坏,展现出技术的可控性。

西班牙舰队的指挥系统在十分钟内彻底瘫痪。旗舰"圣玛利亚号"的桅杆被爆炸折断,船长困在燃烧的船舱里;封锁线的铁链被爆炸震断,战船开始在水流的冲击下相互碰撞;试图逃生的小艇刚离开大船,就被银镜反射的光斑锁定,木质船身很快起火,变成漂浮在水面的火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