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锦衣卫分布图 > 019续1(第3页)

019续1(第3页)

坐标信息的编码遵循&0t;三重冗余&0t;原则:

-几何编码:银液中纳米银颗粒排列成十二角星,每颗星角指向对应银矿的方位,星角长度与银矿的银储量成正比(波托西银矿的星角最长,占总长度的30);

-频率编码:向每个银矿所在方位射特定频率的脉冲(如波托西对应1421赫兹,阿卡普尔科对应1422赫兹),形成&0t;频率星座图&0t;;

-元素编码:在银液中加入微量的当地矿石元素(如波托西银矿的伴生铅元素),通过元素特征强化坐标的唯一性。

这种多维度编码确保信息即使部分丢失,仍能被正确解读。就像古代的信鸽携带多封相同信件,即使中途丢失部分,仍有完整信息送达——宇宙空间的干扰无处不在,冗余设计是跨越光年传递信息的必要保障。

玛雅祭司用&0t;银矿星图&0t;辅助坐标编码。他们在神庙地面绘制了十二处银矿的相对位置,用黑曜石代表银矿,玉石代表恒星,当十六星连珠的光线照射星图,黑曜石的阴影会与银液中的颗粒排列完全重合——这种&0t;地面-银液&0t;的双重映射,让坐标信息同时具备物理与光学双重特征,就像同时用文字和图画表达同一内容,理解门槛更低。

坐标信息的&0t;动态校准&0t;机制应对地球自转。银液会随地球自转而缓慢调整颗粒排列角度,每小时修正025度,确保向半人马座传递的始终是&0t;实时坐标&0t;而非固定位置。这种校准由玉玺的银心自动完成,通过感知地磁场变化触调整,无需人工干预——就像航海时的罗盘会自动指向北极,银液的坐标编码也会自动跟随地球运动。

后金密探曾试图破解银矿坐标的秘密,却因不懂&0t;元素比例&0t;失败。他们记录了银矿的经纬度,却不知需结合银储量计算权重,更不懂银矿与恒星角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还原出的坐标指向了银河系的空白区域——这证明宇宙坐标的编码需要对地球物理与天体运动的双重理解,绝非简单的位置记录。

二、核心技术参数的量子化表达

传递的技术信息遵循&0t;最小必要原则&0t;,仅包含三类对宇宙交流最关键的参数,且都转化为量子语言:

纳米银技术参数

-颗粒尺度:用银液中13个量子纠缠对的排列间距表示(13纳米,每个纠缠对代表1纳米);

-稳定性:通过1421赫兹频率下的持续共振时间(4小时)体现,共振越稳定表示技术越成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应用场景:用颗粒在银液中形成的&0t;管道屏障&0t;等微观结构,模拟纳米银在能量阵与防御阵中的应用。

这些参数没有使用人类的长度单位(如米、纳米),而是以量子纠缠对的自然间距为基准——这种&0t;宇宙通用单位&0t;确保任何理解量子力学的文明都能解读,就像用原子半径作为尺度单位,全宇宙的智慧生命都能共识。

电力与能量技术参数

-核心频率:1421赫兹的持续脉冲(与友好信号共用,既传递善意又展示技术特征);

-能量强度:银液中爆的16次能量尖峰(对应1421兆瓦的16倍分级),每次尖峰的亮度代表能量等级;

-传输效率:十二路银液能量在玉玺处的汇聚损耗率(5),用能量流的完整度表示(95的能量流保持连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参数中包含了&0t;能量损耗&0t;信息——这不是暴露弱点,而是展示诚实: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实现100的能量转化,坦诚自身的技术局限比伪装完美更能建立信任,就像人类交往中承认不足比夸大能力更易获得尊重。

火器技术参数(有限披露)

-攻击距离:用银液中两束光刃的间距(100米)表示,仅展示基础射程而非最大杀伤;

-作用原理:通过银液中&0t;火花-爆炸-弹丸&0t;的微观模拟,展示化学能到动能的转化,不涉及具体结构;

-防御导向:用银雾屏障干扰光刃的影像,强调火器更多用于防御(与西班牙人的进攻性使用形成对比)。

这种&0t;有限披露&0t;体现了谨慎的智慧:既展示人类掌握了能量武器,证明自身具备基本的文明实力;又避免提供杀伤细节,防止技术被恶意利用——就像外交中的&0t;实力展示+和平宣言&0t;,平衡威慑与善意。

技术信息的&0t;自证性&0t;设计确保可信度。所有参数都包含可验证的宇宙规律:如1421赫兹与氢原子谱线的关联、13纳米与银原子直径的倍数关系——这些与宇宙常数绑定的参数无法伪造,就像人类无法伪造光来夸大自己的技术,自然规律成为信息真实性的终极背书。

三、1421赫兹的友好脉冲信号

1421赫兹的持续脉冲是宇宙级的&0t;和平宣言&0t;。这个频率的选择有三重深意:

-科学通用性:对应氢原子的21厘米谱线(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特征频率),任何探测到氢元素的文明都会对这个频率敏感;

-技术辨识度:是人类能量阵与防御阵的核心频率,展示技术一致性,证明信号来自有组织的文明而非自然现象;

-数学美感:1421=142+01,142是十六星连珠的周期(142年),01是能量损耗率(5的150),暗含人类对宇宙规律的理解。

脉冲的&0t;节奏编码&0t;传递额外信息。脉冲不是连续的,而是按&0t;16短1长&0t;的节奏重复(16短对应16分钟窗口,1长对应142年周期),这种有规律的间隔证明信号来自智慧生命(自然现象无法产生如此精确的节奏)。玛雅祭司将这种节奏编成歌谣:&0t;十六闪,一长明,星相连,人相迎&0t;,既便于记忆又暗含信号规律。

脉冲的&0t;强度调制&0t;体现文明诚意。信号强度从弱到强逐步提升(初始强度1兆瓦,最终达到10兆瓦),这种&0t;渐进式表达&0t;避免突然的强信号对接收文明造成惊吓,就像人类敲门时会从轻到重,给对方反应时间——宇宙交流中,善意不仅体现在内容,更体现在传递方式的体贴。

脉冲的&0t;持续时长&0t;经过精确计算。16分钟的持续时间刚好是十六星连珠的稳定窗口,既确保信号能被完整接收(短于10分钟可能被误认为干扰),又不会因过长而浪费能量(过20分钟能量损耗将增加30)。这种&0t;恰到好处&0t;的设计,再次体现赵莽团队对资源与效果平衡的把握。

后金密探曾试图截获脉冲信号,却现它&0t;只在银液中存在&0t;。离开纳米银网络的量子纠缠环境,1421赫兹的脉冲会立刻转化为普通电磁波,失去所有编码信息——这种&0t;量子加密&0t;是自然的保护机制,确保信息只会被目标文明(理解量子纠缠的文明)接收,而被低技术文明视为无意义的噪音。

四、量子传讯的技术保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