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大的空间瞬间安静下来,原本门庭若市的地方,此刻就剩下来二十几人。
一念瞥了一眼,撇见了好久不见的唐朝,自上次门口一别,似乎很久没有再看见过他了。
一念看着他发现了自己打探的目光,对着他微微点头示意,对方回之。
嘈杂的闹市瞬间变成了山野间的隐居。
一念深吸一口气。
静心,凝神。
空气很安静,她闭上眼。
放松了四肢。
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旁边摆放着的是一念不久前练的一本篆书帖。
字帖很古,看上去是一本残帖,页数不是很多。
桌面上这几张是一念重新塑印过后的复帖。
字体看起来比较厚重,但又不能缺乏精细,对线条的质量以及字型结构尤为讲究。
但是,与普通篆书帖不同的是,这本字帖比较好玩有趣些。
乍一看起来,整体字形美观大方,可是细看起来,每一个字的结构都很奇怪,重心各不相同,舒展的角度,余留的空间也与平时所练的篆书字相差甚远。
这种字帖,非一般人可用。如果不是深厚底蕴的人练起来,结构很容易散,卡不准点,看起来就会很乱,这样就与原字帖的本意不通了。
这本帖一念现在练起来也微微有些吃力。
她必须精力非常集中,才能准确的把握住那个度。
这样一来,即便重心是斜的,可整个字看起来还是协调的。这就是这本帖的一大亮眼之处。
一念端着身子。
将靠在砚台上的毛笔拿起,蘸墨捋顺。小脸上是难得一见的庄严和凝重,也可以说是对于先人的一份崇高的敬意。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难能可贵,甲骨文自商朝至今现在发展成了如今的简体,古人的伟大是出乎意料的。
一念的心里对于远古的东西总是充满热爱的。
创造和改造是不一样的东西,诚如曾经的篆隶帛书,再到现在通用的简体。一念握着笔杆,轻微的将手腕抬起,仅两指扣住笔身,使它能够任君摆动。
毛笔笔毫吸足了墨汁,一念离得近,甚至乎还闻到了淡淡的清香,也不知是不是幻觉,抑或着是感官出现了问题。
鼓鼓的笔毫在光线的照耀下显得黝黑发亮。
一念手腕移动,笔尖也灵活的随着手指舞动,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挺直的笔杆与柔软白皙的之间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一刚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