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启动,仍然需要大批的工人。
这时候苏维帝国的装备优势体现出来了,不需要多么精细化的制造,连妇女都能介入进来制造,一些生产线仅半个月就重新启动了。
油料、电力接过来后,设备哐当哐当的运作起来。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哐当咣当的运到了西域。
白嫖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没人能管,也没精力管。
冯牧的人已经分出一大批,从绥远军工抽调出来,拆分一部分到了西域。
立刻批出厂房,就地建设。
回想起了刚刚到晋西北的时候,在山沟里打造手工作坊的时候,比现在可苦多了。
那时候连机床都找不到几台,修复枪械靠手搓。
“那会儿造支步枪都得攒半个月,哪像现在……”他望着眼前成片的厂房,远处的高炉正在预热,烟囱里冒出淡淡的青烟,“一天就能出一个连的装备。”
不得不说苏维帝国的工业底子雄厚,搬迁过来后,已经开始生产装备了。
其装备的设计并不一定有汉斯帝国那般精益求精,但有一点是优势的,就是易于生产,能够支撑大规模的军队消耗。
黑猫白猫,能抓耗子才是好猫。
坦克也好,枪械火炮也罢,得先满足战场消耗,再考虑好不好用。
苏维帝国的武器皮实,战场适应性好,先进不先进放在一边,能拉响就好。
等天寒地冻的时候,步枪能出响声,这就够了。
冯牧向李峰求助,询问生产出来的装备怎么办?要不要交给苏维帝国的后勤。
正在伏尔加河休整的李峰,当即拦住了,就近装备给周卫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不是在组织预备役吗,二三十万新兵需要装备武器。
莫辛纳甘步枪、冲锋枪、火炮等,就近装备给新兵。
抓紧训练,安排教官指导一些战场的常识。
很多时候训练天就可以直接拉到前线,过一个月,活下来就成了老兵了。
战场远比想象的残酷,而新兵的成长也取决于运气。
截止到目前,迁移工业区已经可以实现步枪、子弹的生产,产量每日激增。
受战时政策的影响,资源跟人力的调度迅,往往可以爆出更猛烈的产能。
这就是总动员跟非总动员的区别。
战时动员,一切以战争为核心,服务于战争。
不考虑成本,不考虑利润,只考虑生产度。
只考虑一点,尽可能的把枪械、炸药送到部队手上。
迁移工作持续一个月左右,第一辆t-34坦克从生产线上冒了出来,这意味着300座工厂基本上落座在了中五国区域,可以继续开展军工生产了。
于此同时,前线传来了有利于李峰的消息。
古德老师的2个装甲师并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向南压进,遭遇了负责拦截的13集团军。
强渡索日河后,直接正面击溃了13集团军的2个师,逼迫13集团军向西南方向撤退。
随后配合装甲师作战的第二集团军的所有步兵,也顺势压上来,突破了21集团军的防线,两股兵力汇合。
形成了一股南突的局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