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可悲的是,他的死还不是自然死亡。
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医学的手法历时五年研究之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这一纠结了一百年的光绪死因之谜就此破解。
在人们的想象中,光绪一定是慈禧毒死的。其实这件事也不一定是慈禧干的。
打个比方吧,光绪皇帝好比笼子里的老虎,慈禧就是那个铁笼子,平时你老是隔着笼子羞辱这老虎,老虎奈何你不得。如今你知道那铁笼子就要散架了,你会坐等老虎冲出铁笼咬死你吗?于是,那剂毒药早在n年前就为这老虎备好了,连时间都算得那么精确,在那铁笼子散架前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能让老虎毙命,神不知鬼不觉。
换句话表达,在光绪被软禁的那些日子里,一些从前对他毕恭毕敬的太监和丫环都开始欺负失势的光绪,不给他好脸色看,冷言冷语刺激他,吃穿用度全是最差的,甚至光绪吃的食物里都有一些是发了霉的……
你想一下,如果你是光绪,如果你有机会东山再起,你会如何对付这些欺负过你的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至于光绪为何有复起的机会,是因为慈禧看起来马上就要死了。所以必须把光绪先行毒死,他如果不死,铁定继续当皇帝。
当然,这也只是多种可能里面的一种。
现代科技除了证明光绪皇帝的倒霉,证明他是命中注定一辈子也走不出慈禧太后的阴影,早已于事无补了。
可怜的光绪皇帝,死之前仍然对变法念念不忘。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阅读的《列国政治异同考》、《孟德斯鸠法意》、《日本预备立宪》、《万国国力比较》等书目来看,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抱负。
光绪实在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好君主。可惜的是,他没有他的祖宗康熙那样幸运,身边没有一个好女人支持他。如果慈禧像孝庄太后支持康熙一样支持光绪的话,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历史不能假设。不过光绪死时,应该是不能瞑目的。
第55节
152、
(10)再见了,老佛爷
同一天,慈禧这个掌控中国半个世纪的强悍女人,也终究无法抗拒岁月的摧残,终于走到了她人生的尽头,她需要为这个国家的未来,也为了自己死后的哀荣而作最后一次安排。
这一天,慈禧发布了三项最高指示:
第一项,册立溥仪为皇帝,要知道溥仪此时还是一个3岁的娃娃,看来慈禧是立小儿皇帝上瘾了。
第二项,命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监国。载沣从此成为这个末代王朝最后的、真正的领导人。
第三项,国家遇重大事件须请示光绪皇帝的媳妇儿隆裕太后懿旨。
光绪死后不到二十四小时,也就是15日,74岁的慈禧病重去世!在长达四十八年的执政岁月里,与她共事的众多大臣中很少有人能够瞥见她的内心深处,估计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总结她的一生吧,成也权力,败也权力!
……
1908年12月2日,中国历史上的窝囊废代言人‐‐爱新觉罗&iddot;溥仪继位,号宣统。他在不恰当的时候,被搁在了一个不恰当的位子上,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无奈的、不由自主的人生旅程。
溥仪不到3岁第一次登基,三年后就将第一次退位,之后的几十年,他东跑西颠地瞎折腾,干的核心项目也就是这两件事:登基和退位。皇帝没当出什么名堂来,倒是他不断折腾的经历给一部电影提供了素材,使得以他为主人公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了奥斯卡九项大奖。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溥仪心理问题很大,属于不良少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这样回忆他的少年生活:我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乐趣是恶作剧。譬如我把藏有铁砂的蛋糕给太监吃,用铅弹向太监窗户打,后来直接用铅弹打太监。宫女居然告诉我太监挨打时很疼的,但我不认为太监也知道疼,所以我继续打!
在溥仪眼里,太监都不是人。
要说1908年后的中国,不得不提的是溥仪的爸爸载沣。
载沣,光绪胞弟,溥仪生父。1901年,18岁的载沣代表清室去德国为庚子事件赔罪。24岁时,载沣进入了国家最高领导层,任军机大臣。这些迹象都表明:已经风烛残年的慈禧老佛爷意欲将未来的江山托付给这个年轻人。
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24岁之前载沣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更是表现得一塌糊涂,那么他何以得到慈禧如此的看重呢?想来想去,也许有以下几点可能:
一是父母的原因,前面说过,他老爸奕譞在&ldo;辛酉政变&rdo;中出了大力,亲自带兵捉拿顾命八大臣之首肃顺,他老妈又是慈禧的亲妹妹。
二是听话,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了。载沣和他老爹奕譞一样,为人忠厚甚至有些懦弱,这样的性格,可以给一生树敌无数的慈禧太后以安全感。这至少可以保证她之后的执政者不会为她的敌人翻案。
无论如何,1908年11月,载沣成功上位了。
我一定能中兴大清,看我的吧!刚登上高位的载沣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