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嘈杂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一群黑衣人杀了进来,与御林军混战在一起。
“殿下,是我们的人!”藩王使者惊喜地喊道。
朱雄英心中一喜,仿佛看到了一丝生机。这些黑衣人显然是藩王提前安排好的后手,趁着混乱来营救他们。
“快,趁机突围!”朱雄英喊道。两人在黑衣人的掩护下,拼尽全力向外冲去。
宁王朱权见势不妙,大声喊道:“绝不能让他们跑了!全力阻拦!”
御林军与黑衣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一时间鲜血四溅,喊杀声震耳欲聋。朱雄英和藩王使者趁机杀出一条血路,逃出了院子。
“追!”宁王朱权带着御林军紧追不舍。
在后宫,李萱从嫔妃口中得知了更多关于朱雄英和藩王阴谋的细节。
“娘娘,他们似乎打算在京城制造混乱,然后里应外合,放藩王的军队进城。具体时间就在近日,好像是等藩王的军队到达京城附近的时候。”一位嫔妃战战兢兢地说道。
李萱心中大惊,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孙贵妃,立刻将此事告知陛下。同时,让后宫所有侍卫加强戒备,防止有人趁机捣乱。另外,通知京城守军,让他们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城外动静。”李萱迅速下达命令。
孙贵妃领命而去。李萱心中暗自思忖:“必须尽快阻止他们的阴谋,否则京城将陷入大乱。”
在朝堂上,朱元璋还在为是否出兵征讨藩王而犹豫不决。这时,孙贵妃赶到,将从嫔妃口中得知的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陛下,情况紧急,朱雄英和藩王打算里应外合,让藩王军队进城。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孙贵妃焦急地说道。
朱元璋脸色一变:“竟然有此事!”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各位爱卿,如今情况危急,朱雄英与藩王勾结,意图里应外合攻入京城。朕决定立刻加强京城防御,同时派人去探查藩王军队的动向。至于是否出兵征讨藩王,各位爱卿有何高见?”朱元璋说道。
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张立刻出兵,有的则认为应该先稳住藩王,寻找更好的时机。
“陛下,此时出兵,恐怕正中藩王下怀。他们说不定早已做好准备,我们贸然出兵,可能会陷入困境。”一位大臣说道。
“陛下,若不立刻出兵,等藩王军队逼近京城,局势将更加危急。我们应先发制人,剿灭藩王叛军。”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个决定关系重大,必须慎重考虑。
在东宫,朱标得知朱雄英逃脱的消息后,心中有些担忧。他担心朱雄英会再次对自己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谋士,朱雄英逃脱了,我们该怎么办?”朱标焦急地问道。
谋士思索片刻:“太子殿下,我们一方面要协助朝廷追捕朱雄英,另一方面要加快巩固我们在军队和朝堂的势力。同时,密切关注藩王的动向,说不定我们能从中找到机会,进一步打压朱棣的势力。”
朱标微微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
朱棣得知朱雄英逃脱以及藩王的阴谋后,心中暗自思量:“这是一个机会,既能协助父皇稳定局势,又能削弱朱标的势力。”
朱棣立刻进宫面见朱元璋。
“父皇,儿臣听闻朱雄英与藩王勾结,意图危害朝廷。儿臣愿率领北方军团,为父皇分忧,平定叛乱。”朱棣说道。
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有些犹豫。他深知朱棣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担心他趁机扩大势力。
不知朱元璋是否会答应朱棣的请求,朱雄英和藩王使者能否成功逃脱宁王朱权的追捕,李萱在后宫又将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而朱标又会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打压朱棣。大明王朝在这生死博弈现转机、朝堂后宫起风云的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暗自权衡。朱棣主动请缨,率领北方军团平叛,的确能解京城燃眉之急,但他又担心朱棣势力因此进一步壮大。
“棣儿,你有心了。只是北方军团乃我大明精锐,肩负着边疆防卫重任。若调其南下平叛,北方边境恐有隐患。”朱元璋缓缓说道。
朱棣赶忙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已安排妥当。可先从北方军团抽调部分精锐,其余将士仍驻守边境,确保边疆安稳。待京城危机解除,再将精锐部队调回。”
朱元璋思索片刻,觉得朱棣所言有理。如今局势危急,确实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应对藩王威胁。
“好,朕准你所奏。你即刻挑选精锐,火速赶来京城。但你要记住,一切行动听朕指挥,不得擅自做主。”朱元璋严肃地说道。
朱棣心中一喜,赶忙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