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摄政王想抢皇位 > 第44节(第3页)

第44节(第3页)

&esp;&esp;“怎么会?!”康安微怔,满面错愕,“小的再三确认过,这册书里的文章确无遗漏——”

&esp;&esp;谢祁截断他的话:“两种可能。要么&039;骆修文&039;压根没有参加科举,他蒙骗了本王。”

&esp;&esp;康安下意识反驳:“可他从梓州跋涉而来,若非参加春闱,何以在盛京驻留如此之久。况且,王爷不也说了,摄政王前几日还特意询问了这人的籍贯。若是这人没有参加科举,摄政王又怎会这般重视?”

&esp;&esp;“所以,便只剩下了呈上去,恭敬道:“诸位大人正是在这两篇文章上尚存争议……”

&esp;&esp;他将争议的情形娓娓叙述。

&esp;&esp;江怀允边听边看。

&esp;&esp;其中一篇文章在弥封誊录前他曾扫到过。字迹是骆修文的字迹,名字写得却是“梓州冯易”,因而才有了前段时间有关骆修文籍贯的一问。

&esp;&esp;行走在外,隐姓埋名着实没有不妥。江怀允并未放在心上,只是专注于手中的文章。

&esp;&esp;今岁的考题更贴实务。

&esp;&esp;当初略略一扫时,便觉这篇文章切中肯綮,观点卓新不俗,是以印象深刻。如今细读,更觉如此。

&esp;&esp;点为头名实至名归。

&esp;&esp;但读了礼部尚书呈上的另一篇文章,江怀允顿时便明白了有此争论的缘由。

&esp;&esp;总体而言,两篇文章各有千秋。但骆修文的文章行文大胆,所提策略激进,文辞间锋芒毕露。倡导中正雍和的朝臣自然不喜,另一篇文章的温和之风则正中他们的下怀。

&esp;&esp;通读完毕,江怀允放下手中文章,抬眼望去:“何大人是何意见?”

&esp;&esp;礼部尚书垂首,谨慎回道:“榜首头名事关重大,自然要以诸位大人的多数意见为准。”似是察觉到这个答案并不能令江怀允满意,礼部尚书续道,“老臣以为,单从行文而论,&039;玄&039;字一文结构精妙,文辞流畅,更胜一筹。”

&esp;&esp;举子所交的文章以《千字文》排序,骆修文所著文章是&039;宇&039;字序。

&esp;&esp;礼部尚书显然更为偏爱文辞谦和的那一篇。

&esp;&esp;江怀允没做评价,只是道:“容本王斟酌一二,再做答复。”

&esp;&esp;礼部尚书闻音知意,顺水推舟地提了告退。

&esp;&esp;江怀允将两篇文章摊开,细读之后,问段广阳:“先前让你查的冯易住处,可查到了?”

&esp;&esp;段广阳应了声,回禀道:“此人来京后在福来客栈落脚。”

&esp;&esp;福来客栈离摄政王府并不远。

&esp;&esp;江怀允屏退了段广阳,只身行至此处。放榜在即,留宿此处的学子大多无心复习,一群聚在大堂中交头接耳。

&esp;&esp;江怀允在门口张望片刻,没有见到眼熟的人,正要招呼店小二打听,视野中便闯进来一位熟人。

&esp;&esp;康安小跑着近前,小声道:“摄政王,我们王爷请您过去。”

&esp;&esp;江怀允蹙了下眉,下意识抬头望了眼。

&esp;&esp;二楼栏杆的位置,谢祁探出半边身子,朝他挥了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