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刘邦以弱胜强关键在于 > 第30章(第2页)

第30章(第2页)

不过经由这些事件,刘邦也的确有了改变。

虽然浪荡的时间少了,但因担任亭长需要结交黑白两道,使他不只拓展了人脉关系,也使自己的器量更大了。

连萧何都感觉到刘邦的领导魁力愈来愈成熟了,他对朋友表示:

“刘季看来没有特别才能,但如同一个空虚的器物一样,反而更能兼容并蓄各色各样的人才,能吸引更多人支持他,正是他更容易成功的有利条件。”

没有立场,没有包袱,以及豁达开朗的个性,使刘邦的可塑性极高,加上难得一见的个人魅力,更使他命定中成了乱世英雄。

虽然命中极贵,但不久却发生了结束他安定幸福生活,甚至差点有生命危险的灾难事件。

率役上京,亭长成了通缉犯

秦始皇在位的晚年,因北征匈奴、建筑长城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加上原先进行的修驰道、修宫室以及骊山陵的工程,使政府原有的人力根本不足派用,只好由民间征调大量的劳役。

早年,虽然秦法严苛,但对调派人民作劳役却非常谨慎。因为法令是用来集结国力,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违农时,甚至发动战争也都会选在农闲的时候。然而商鞅在变法时的原则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见法令不只用在人民身上,也在限制政府的滥权。

韩非子在诠释法家时,也非常推崇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他认为政令清简而执法严厉,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法治社会。

但统一以后,要进行改革及建设的工作太多,光是推动经济。文化的统一,就要动用不少人力,加上效果不佳,于是耗费更大。工作太多了,超过了正常的运作,使国人已产生不合理的压力,若执法又严厉而无弹性,人民便有受虐待的强烈感觉了。

尤其是劳役这件事,原本是大家利用农闲时间奉献劳力,来增强国家建设、促进社会繁荣,现在征召太多,超过了农闲所能负担的,也影响农民正常作业及生活,自然要变成苦役了。

征调劳役的命令,终于也到达了泗水亭。

逐渐有“领袖”意识——“大丈夫当如此”的刘邦,自然最反对这个影响人民生计的任务。

“全部去作劳役,那么家里谁耕种?况且还要缴税赋,老百姓怎么生活得下去!”

“任侠”自居的刘邦,打从心底反对这种过度欺负善良农民的命令。

但秦王朝利用早年的什伍制度,将全国各地的户口资料掌握得非常好,一里二十五户有多少男丁,随时都有统计,并建立户口簿籍,以为征税及征调劳役的凭证。由于全国的统计资料依地区保留在政府办公室中,地方官又采轮调制,根本不知道以前报上去的数字,所以谁也不敢对现有户口报假资料,否则可能有抄家灭身之祸。

所以沛县县令立刻编造名册,并派遣属下的各亭亭长负责领队的工作。

由于这次的劳役是建筑骊山陵,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加上大家对过多的劳役反感颇深,因此负责领队是件危险差事,万一有人结队逃亡,领队也要连坐论罪。

考量所有亭长的能力后,县令认为只有刘邦压得住阵脚。刘邦虽万分不愿意,但公家任务推辞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带领征调的五百多人出发了。

从沛县到咸阳有数千里之远,翻山越领,全靠两只脚,又携带笨重的炊具及野宿设备,日夜兼行,是件非常苦的差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