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刚走出殿门,一名宦官上来小声汇报。
她猛然回头,眼神凶狠的盯着胡善祥,咬牙切齿问道。
“胡善祥,你到底做了什么?”
胡善祥笑而不语。
孙氏气愤的走回去揪住对方的衣领,一巴掌扇过去。
“你以为这样,就能影响到我的地位吗?”
“哈哈哈,太天真了!”
“一群刁民的舆论罢了,无人在意。”
孙氏方才听闻宦官汇报,说民间出现了大量对她不利的言论。
说她“夺宫人之子,得位不正,乃一代妖后。”
在这世上,知晓这个秘密的人不多,始作俑者不言而喻。
“胡善祥,你不要逼我!”
“呵,你总是喜欢委过于人,自保名节。”胡善祥嘲笑道,“到底是何父母,教得出如此虚伪的女儿?”
。。。。。。
“好好好。”孙氏没有与胡善祥较真,反而用一种可怜的眼神,审视对方。
“你以为这样做,能对本宫造成多大的影响?”
胡善祥笑道:“确实不能,但可以让更多人知晓你的恶行,清楚当今太后,原来是一个鸡鸣狗盗之辈。”
“哈哈哈,那又如何?后人只会当做笑话看待。”
孙氏毫无心理负担:“只要本宫在位一日,翰林院史官就不敢写入实录,那些言论,最终会被定义为野史。”
“是非曲直,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史书,自古以来都是为胜利者撰写的。”
前段时间,宫里正举行张太皇太后的殡礼,人员流动较大。
胡善祥趁机联系到协助殡礼祭祀的宫廷尚官,交由对方信件,让其在民间广为传播。
由于她当皇后的时候,对宫娥们多有照拂,再加上她姐姐也是宫廷尚官,寻人帮忙并非难事。
她之所以选择在民间传播,因为她知道,如果在宫里散播真相是行不通的。
孙氏早已掌控后宫,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她立即就能得知,一旦发现,依照她的性格,绝对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如此一来,反倒是害了诸多宫娥和宦官。
成为百姓的茶余饭后闲谈,所谓“法不责众”,孙氏只能吃了这个闷头亏。
她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干涉舆论,就会坐实劣迹,最多下诏“禁止妄议皇家之事”。
那群官吏即便听闻流言,事关皇室脸面,要么一笑而过,要么吞进肚里,因为他们清楚后果。
综上所述,胡善祥根本就是在做无用之功,最多能恶心一下孙氏。
可是她为何还要这么做呢?除了激怒太后自食恶果,有用吗?
。。。。。。
孙氏愤怒的扇着胡善祥的脸,直到打出血迹。
她乏了,随手丢到一旁,喘着气招手,一名宦官连忙跑过来。
“太后殿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