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比较连贯,一起)
大将军府。
张新坐在堂中,看着案上的大将军印,微微皱眉。
“我还没正式上任,就这么急着开始制衡了?”
张新心中思索,“是大侄子的意思,还是汉室那帮老臣的意思?”
蔡邕德高望重,又有此次护驾之功,得个三公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刘协升他做司徒,也是在向张新示好。
淳于嘉汉室老臣,资历很深,且原本就是三公。
他调任司空,录个尚书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这老头除了资历以外,一辈子也没啥拿得出手的政绩,能力就那么回事。
况且以他的年纪,最多再干两年就得退休了,对张新没有丝毫威胁。
可朱儁
这老彩笔做个太尉也就罢了,凭啥参录尚书事?
虽说多了一个‘参’字,让朱儁只有参与建议之权,而没有最终决定的权力。
但朱儁若是和淳于嘉合起伙来反对,张新的政令也无法推行。
不得不说,这套制衡的手法十分精妙。
先给颗糖,再敲打一下。
既不会让张新觉得过于难受,也能在关键时刻阻挠张新对汉室不利的决策。
“应该是汉室那帮老臣的主意吧”
张新思来想去,觉得以大侄子的年纪,即使经历丰富,也很难制定出尺度如此合适的策略。
淳于嘉和朱儁的任命,是在张新刚刚接旨,还没正式上任的时候颁布的。
这个时间点卡的非常巧妙。
若等张新正式上任,他一定不会同意让朱儁参录尚书事。
可若是在张新回朝之前任命,则没有了敲打的效果。
那帮老臣故意卡在这个时间点让刘协下诏,明显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敲打,那也得有实力,才能叫做敲打。”
“没有实力,胡乱敲打,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张新摇摇头,将此事暂时放到一边,起身换好官服,进宫谢恩。
他刚刚入朝,天下无数眼睛都在盯着他,暂时不好有什么动作。
况且现在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精力去和那帮老臣争权夺利。
且看吧
反正大军在他手里,那帮老臣还能翻了天不成?
至于郭嘉,张新并不担心。
郭嘉出身寒门,这就注定了,汉室那帮老臣不会让他走到高位。
以他的聪慧,不会看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