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诗妙早就想好了,把李白的《明堂赋》中时间、人物、地点一一改动,并且把文中描写的开元盛世写成她对未来统一后对国家的憧憬,这应该算是一篇绝好的赋了?
而且《明堂赋》这篇赋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阐述了李白的政治主张。
虽然曹诗妙没有政治主张,她只想谋个官,实现经济独立,但是她既然要谋个一官半职,岂能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就好比沈伊伊所在的那个时空,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若去竞聘职位,哪个领导会器重?
腹稿打(改)好了,曹诗妙只需要将它写出来就可以了。
还好,曹诗妙记得原身本来书法上就很有造诣。只是她穿越以来还没有写过,所以沈伊伊写得小心翼翼,生怕到时候这陈世广又以她书法不佳拒绝任用她。
她每一笔都写得如履薄冰般慎重,争取把原身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一笔一画都写得甚是煎熬。
过了许久,才洋洋洒洒的把一片赋写好。
她又反复细看了数遍,觉得文章改得毫无破绽。而且托了原身的福,书法也绝佳,这才递给陈世广过目。
陈世广低头看了许久,才把那篇赋递给陈圻,暂未表态。
曹诗妙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改的不够自然?犹豫了片刻,又游说道:“陛下,我朝初立,百废待兴,现在正是需要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好好建设国家的时候,希望陛下考虑越国女子的力量,将我们的力量和男子的力量团结起来,来好好建设越国,让越国永远立于淮河之南,甚至收复中原统一南北。”
陈世广起身走向朝南的窗边,背手看明媚无云的晴空。
这女子的文章真的震撼到他了,她写得雄伟壮丽,气吞山河。
这女子说的话也同样真正震撼到他了,她居然比自己这个皇帝想的事情还多!
南朝赢弱,年年战乱,他考虑的无非就是如何避免不灭亡于北方民族的铁蹄之下,完全没有想过统一南北之事。
这不敢想!这完全不敢想!
山河分裂已有三百年之久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是对外互撕就是内讧,各国实力也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耗尽,哪还有能力还山河之完整?
陈世广在沉思的时候,陈圻也在思考。
刚刚曹诗妙说要做官,陈圻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她不配。
没想到她能写成这样雄奇豪放的赋。赋中有她的抱负,亦有她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而且赋中有对理想未来繁荣昌盛的描写,这是对他来说多么宏伟的蓝图啊!
刚刚她不是说了吗?她还要父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越国!
没想到,她的志向如此远大。
是自己过于傲慢,导致看不起这个小小女子。
她这样的远大的志向,恐怕男子也很少有吧?
他是有这个志向,他从上一世开始就立志要统一南北,可终究在阴谋织就的争斗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越是知道此事不易,许多人越是连梦都不敢做,因此敢做梦的人也显得弥足珍贵。
但这样的珍贵很可怜。
因为梦只是开始。
无法使梦想成真也是枉然。
陈圻正感慨的时候,就听陈世广对曹诗妙道:“你的文采足可以胜任秘书郎,但朕可以给你预言,朕一旦宣布恐怕会有许多大臣反对。。。。。。但朕许诺于你,朕会拜你为秘书郎。除此之外,朕仍然给予你县主的爵位,让你享受县主应有的封邑。”
第35章建功无
越。天顺。元年秋七月壬寅日,陈世广下旨尊良。世。祖文襄皇后王书兰为皇太后,居慈训宫。
皇长子陈圻因迎回太后有功,晋封为英王,依然节制会稽以南、交趾以东的十郡军事。
此前,皇次子陈均已因平乱有功被封为肃王,其余未成年皇子那时都未得封,乘着这次太后回銮的东风,孔淑媛所生的陈志被封为陈国公,刘修仪所生的陈袁被封为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