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王副主席在沪上秘密召开伪蓝党六全大会,宣布华夏蓝党的决议无效,并通过了“和平反共建国”等投敌政策,标志着伪蓝党的正式成立?。
同年9月28日,王副主席另立伪蓝党各级党部,试图恢复战前统治体制,为后续政权建立铺路?。
1939年3月,金陵的伪市政机构由“督办金陵市政公署”改组为“伪金陵特别市政府”,直属于伪维新政府,为1940年汪伪政权“还都”南京提前布局?。
其他地区如江城、湘省等也相继成立伪政府,但均受倭寇直接控制,与王伪政权无实质隶属关系?。
王副主席通过伪蓝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掌控人事任免权,为1940年成立王伪政府做准备?。
军事委员会成员如陈公博、周佛海等核心人物已开始活动,其中周佛海作为第三号人物负责财政,陈公博兼任军事要职?。
王副主席集团在1939年多次与倭寇密谈,提出“调整华夏倭国关系”等卖国条款,并逐步被倭寇扶植为傀儡政权?。
1940年3月30日,王伪国民政府正式“还都”金陵,王副主席正式成为王主席,但实际控制范围有限,仅部分继承伪维新政府辖区,其他伪政权仍保持自治?。
宋志走在有些破败的金陵街头,1939年冬季的金陵,正处于抗倭战争时期的沦陷阶段,街头景致弥漫着压抑与混乱的气息。
1939年的岁末,金陵城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味,从废墟间穿行。
中山路两侧的梧桐早已凋零,焦黑的断枝在灰白的天空下勾勒出狰狞的剪影。
街角处,几辆人力车歪斜地停着,车夫蜷缩在补丁摞补丁的棉袍里,呵出的白气瞬间被北风撕碎。
倭寇军队的慰安所前,偶尔有宪兵队的身影掠过,皮靴踏碎青石板上薄冰的声响,惊起一群觅食的乌鸦。
报童嘶哑的吆喝声,淹没在“大东亚共荣”的标语下,那些红漆刷就的汉字,在剥落的墙皮间显得格外刺目。
夫子庙的泮池结了冰,昔日的画舫残骸半沉水中,船头挂着褪色的膏药旗。
零星的小贩缩在街边,兜售霉的糕饼和冒牌的“中华牌”香烟,铜板在冻僵的指尖颤抖。
偶尔有穿和服的妇人经过,油纸伞挡住半张脸,却遮不住伞骨上弹孔的痕迹。
入夜后,宵禁的钟声敲响,巷弄深处传来三弦琴的呜咽,夹杂着《何日君再来》的留声机杂音。
一扇扇窗户后,烛火在窗帘后明明灭灭,像这座城市不敢言说的眼睛。
尽管1939年的金陵,已经与屠杀时隔一年有余,街头可见残垣断壁,部分区域如富人区仍有市民聚集,但整体经济萧条。
金陵城总人口从战前的100多万人口,锐减至不足40万元,其中国际安全区4平方公里住着25万的人口。
这些人口还是在倭寇完全占领金陵城后,考虑到国际影响,强迫附近的民众搬迁而来,有一部分也是新成立的王伪势力,鼓动回来的。
就是这些居民,倭寇也采取?殖民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