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清宫秘吏之十大 > 第247章 李鸿章创建淮军(第2页)

第247章 李鸿章创建淮军(第2页)

咸丰六年(1856年),老李叙功赏加按察使衔。

有句话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因功高遭妒,谤言四起,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

ps:他一个后生,做了钦差大臣做不成的事,不遭嫉妒才怪呢!

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再陷庐州,李鸿章辗转至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处。

同年十二月,经李瀚章牵线搭桥,李鸿章进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也就是做了曾国藩的左右手。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政府在长江下游地区失去主力,江苏、浙江、上海的士绅请求曾国藩派援兵。

曾国藩开始属意曾国荃及湘军宿将陈士杰组军东援,可二人不争气,无功而返。

转而支持李鸿章,李鸿章欣然应命,开始招募与组建淮军。

这真是无意间成就了李鸿章,要不说人走运气,也就是一念间,假如曾国藩的弟弟争气,四大名臣中未必有李鸿章这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更给力的是,李鸿章此前有训练团的基础,还有李家在当地名望很高,与士绅、官府、百姓和谐相处,招募较为顺利。

他首先通过张树声招募了合肥西乡三山诸部团练,又通过刘秉璋与潘鼎新、吴长庆创建联系。

同治元年(1862年)新年刚过,淮军最早的四大营陆续开赴安庆集训。

同时,李鸿章还命令三弟李鹤章回合肥招募旧部团练。

曾国藩对新建淮军极为重视,亲自召见各营将领考察,并订立营制营规,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充实淮军力量。

至此,李鸿章初建的淮军有了14个营头的建制。

二月,曾国藩在李鸿章陪同下,检阅已到达安庆集结的淮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

“”

此时,上海士绅再次请求曾国藩派兵阻挡太平军进攻,

李鸿章奉命前往,为了迅速到达,上海士绅雇英国商船,将淮军分批运往上海。

李鸿章到上海后,一面连络洋人、任用洋教练,仿照夷军,以洋枪洋炮为主要装备,

使淮军成为装备和训练,都较为先进的新式军队。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被委任江苏巡抚。

在此期间,他率领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取得多次胜利,

如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之战,成功守住上海,让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

1863年,李鸿章接到清廷调令,率淮军助攻南京,但他出于对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顾虑

避免争夺首功引发矛盾,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未让淮军直接参与南京攻城战。

直到湘军攻克南京后,淮军才参与了后续的肃清残敌等行动。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李鸿章出任五口通商大臣,之后在平定太平天国馀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功被赏赐太子太保头衔,赐穿黄马褂,

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李鸿章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随着与西方列强接触的增多,李鸿章深刻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为了实现“自强”的目标,李鸿章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

与原来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此后,李鸿章还陆续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

同时还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

由此可见,李鸿章并非只知道为慈禧签订不平等条约,他那样做是身不由主,是为背锅。

民间有句话叫做:“少年不知李鸿章,中年方知真中堂”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喜欢请大家收藏:书海阁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