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选择献出自己的封地与积蓄,让始皇帝有足够的资源去赏赐那些年轻的将士。
他们虽未亲历统一之战,却是大秦不可或缺的功臣。
“多去看看罢”始皇帝轻叹一声,摆了摆手,示意胡亥退下。
胡亥得到了一句不冷不热的夸奖,这是他此行唯一的收获。
赵高与李斯不断施压,加上自身的危机感,胡亥只得暂时搁置宴请宾客的想法。
他清楚,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与扶苏抗衡。
他的背后只有李斯、赵高等人,家底远远不及扶苏深厚。
若赵夜真是始皇帝的血脉,那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王家。
王翦一人之功,便足以与李斯、赵高等人抗衡。
因此,胡亥不得不收敛言行。
始皇帝对胡亥慰问老兵之举给予了肯定。
在李斯和赵高的建议下,胡亥频繁前往下邺探望那些老兵。
尽管老兵们依旧拒绝接受馈赠,胡亥仍旧坚持前去。
只是,他并不雪花纷飞如絮真正理解这些老兵的操守与节义,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表演罢了。
而赵夜
正在每天痛并快乐地学习中。
这几日,赵夜每天上午都在始皇帝身边听讲。
累是真累,但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
他己掌握了不少经典故事与基本的断句能力,不至于误解别人的意思。
至于更深一层的学问,短短十几天还远远不够。知识的积累,本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极其重要。
他学会了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来表达分别之意,
而不是只会说“我们不合适”。
语言的艺术正是如此,用繁复的意境表达简单的意思。
然而,赵夜的造诣尚未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该学的还得继续学。
至少得明白,当别人用委婉的方式讽刺你、贬低你时,你能读懂其中深意。
始皇帝每天只教赵夜一个上午。
一方面是因为赵夜年纪尚小,整天学习对他来说太过辛苦。
另一方面,其实在批阅奏章时指导赵夜学习效率实在太低了!
常常一整个上午过去,奏章还批不完三分之一。
虽说教导赵夜是一件颇为享受的事,但始皇帝也得考虑自己能否把政务做完!
就这样
时间沉闷地过了两三月
等到腊祭结束
寒冬终于来临!
胡亥因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尽可能频繁去探望老兵,希望父亲能再给他一点关注!
但慰问这种事
一次两次是种荣耀,次数多了便成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