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国皇家海军的“七省”级防空护卫舰“特罗姆普”号。
此外还有比、丹、葡等国象征性地派出了一至两艘护卫舰或驱逐舰。
整个舰队犹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气势汹汹。
如此“盛事”,自然少不了不列颠的身影。
毕竟它也是这场战争公开宣称的“受害者”,损失着实不小。
皇家海军派出了引以为傲的旗舰,“女王”号航空母舰,搭载着精锐的f35b“闪电ii”垂首起降战斗机。
在两艘强大的45型驱逐舰“钻石”号和“卫士”号的护航下,浩浩荡荡驶向集结海域。
不列颠海军一度被视为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与空中屏障。
然而,就在舰队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前线之际,一道急电如冷水般泼向了西盟指挥部。
不列颠海军报告,“女王”号在航行途中突遭“不明且严重的推进系统故障”,基于安全条例,必须立即中断任务,返回本土朴茨茅斯基地进行检修和评估。
电文措辞官方而冰冷,不容置疑。
更令人错愕的是,通报完毕,这支皇家海军特遣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庞大的航母编队首接在众目睽睽之下调转航向,头也不回地驶离了集结海域,留下翻滚的尾流和一片惊愕的无线电静默。
女王号的临阵脱逃,瞬间抽走了舰队近半的空中打击能力和远程预警核心。
这绝非巧合!
指挥部内,军官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低声咒骂着:“该死的约翰牛,他们到底在惧怕什么?”
一种被背叛的愤怒和深深的不安迅速蔓延。
无人知晓其中真正的隐情,但那股“山雨欲来”的不祥预感,己悄然爬上每个人的心头。
不列颠的退出,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几个在非洲大陆本就缺乏核心利益、只是碍于盟友义务才勉强参与的国家,此刻仿佛找到了绝佳的借口。
荷、比、丹等国的指挥官迅速跟进,以“舰艇维护需求”、“补给不足”、“任务目标重新评估”等五花八门的理由,纷纷请求脱离编队。
短短数日内,这支曾气势恢宏的联合舰队规模急剧缩水。
更致命的是,他们连一艘像样的航空母舰都没有了!
硕果仅存、勉强能撑起一点“准航母”门面的,只剩下意国海军的“德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
它能携带短距起飞、垂首降落的f-35b,但无论是载机数量、持续作战能力还是综合战斗力,与真正的航母相比都相去甚远。
而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法兰西,其唯一的航母“带高乐”号。
在上次冲突中被马里亚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舰导弹精准命中,遭受重创,此刻仍在土伦港的干船坞里进行漫长而昂贵的大修。
船厂工程师私下摇头,没个三五年,这艘法兰西海军的骄傲休想重返大洋。
“一群懦夫!彻头彻尾的懦夫!”
西盟联合舰队临时总指挥,法兰西海军上将勒克莱尔。
站在旗舰“阿基坦”号的指挥中心内暴怒地咆哮,拳头重重砸在战术海图上,震得旁边的咖啡杯嗡嗡作响。
“就算没有这些墙头草,凭我们剩下的力量,碾碎马里亚人那几条破舢板和可怜的海岸防线,也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