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其他方面军呢,都调动到位了没有?”鲁锦又问道。
包毓闻言当即站出来说道,“主公,一三五方面军的整编和调动是我在盯着的。
“目前三方面军,也就是原来的华东方面军,已经调整完毕,暂时仍驻浙东,配合推行新政。
“安庆的一方面军也已调动完成,徐达和华云龙都已经抵达宿松和安庆一线,一方面军的补充兵力也是从浙东的俘虏兵里补充的,现在安庆一线不算两个水师团,已经有24个团,十万零八千人了。
“第五方面军现在也已补充完毕,常遇春部和廖永坚部构成都比较简单,直接把浙东俘虏的补充团划过去就行,现在也有十万八千人。”
鲁锦点点头,看着地图上的标注又问道,“常遇春部现在打到哪了?”
包毓当即指着地图道,“还在铜陵到泾县一带。”
鲁锦闻言顿时皱了皱眉,口中不满道,“这个常遇春怎么搞的,还总说能将十万兵,现在给他十万兵了,两个月一动不动,不是说了什么都不用管,让他只管往徽州打吗。”
包毓当即解释道,“主公,第五方面军的兵虽然够了,但许多新补充的部队也是刚刚到,这些兵良莠不齐,还未经过整训,其内部关系暂时也没理顺,兵甲也严重不足,五个方面军里,第五方面军的甲胄是最少的。
“另外他的炮兵也不够,缺少成建制的炮兵,南方山多水多,之前从楼船上拆下来的60门重炮在南方很不适用,先前就已经做出决定,把那六十门重炮调给海军了。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建议第五方面军不如等到五月再出兵,现在是三月初,三四月份正是春耕的时间,现在发动攻势,难免会影响春耕。
“这两个月的时间,正好让他训练士卒,熟悉部将,当涂铁厂现在也已经投产了,加之庐州铁厂的产量,每个月至少能生产一万七千副铁甲,两个月就是三万四千副,再给他补充两个月的甲胄,至少能把五方面军的披甲率提高到四成。
“还有就是炮兵,我建议赶紧组建几个新的禁卫师,用来支持各个方面军,现在从淮北和浙东调过来的俘虏兵足有五万多,都在建戛纳外堆着呢,最好赶紧将他们整编好了派往各地。
“这样等到五月出兵,正好能避开春耕,又不眈误夏收,也省得地里的粮食被敌军收走,运往他处。”
鲁锦闻言点了点头,这才说道,“那就赶紧把安庆的那五个棱堡的炮兵扩建成师,分派到各地去,对于禁卫师的整编,你们有什么建议没?”
听到要扩编禁卫师,冯国用当即道,“禁卫师之前的三团制就很好用,一个火枪团,一个先登团,一个炮团,合计一万人,每个方面军配属一到两个师,用来当作进攻的矛头,在这次的东征战役中表现非常好,还继续这么整编就行,至于将领,主公不是刚从虹县那里要过来几个小将吗?”
鲁锦点点头,正准备说什么,刚来两个月,还在熟悉军务的詹鼎,之前一直插不上话,这下总算找到机会说道,“主公,这是禁卫二师的张督师送来的奏报,请求打造一批兵器,给先登团换装。”
鲁锦拿来一看,发现是禁卫二师先登团指挥使周通写的,张温只是署名而已。
周通在奏报中说,先登团以攻城先登和巷战为主,并不用来野战,装备太长的长枪没啥用,也不方便。
而且之前的禁卫军陷阵营走的是精英兵路线,营内还要定期搞比武,比武获胜者可以获得一把订制的专属武器,这就导致现在重甲兵的武器太过五花八门,不如统一列装三四种兵器。
他提出最好用步槊,长柄斩马刀,还有一种三尖长柄斧,建议在所有禁卫师先登团中普及,并且还在里面画了样图,解释三种武器的好处。
步槊和斩马刀都是近身厮杀的利器,禁卫军中本来就大量装备,朱重八现在用的就是步槊,周通本人用的是长柄斩马刀,他们两个指挥使正好是其中的代表。
至于那所谓的三尖长柄斧,鲁锦定睛一看,这不就是欧洲的瑞士戟吗,一面斧刃,一面镐头,顶上还有个枪尖,能砍能劈,能凿能刺。
这玩意打阵战不太行,但是一对一的开罐头,却堪称神器,不论是斧刃,还是枪尖或者镐头,敲在甲胄和头盔上,都是一敲一个血洞,用来给重甲步兵在狭窄的城头和街道上近身肉搏,的确非常合适,看来前线的士兵实战打多了,也发现什么兵器更合适了。
鲁锦拿着那奏报问道,“这什么三尖长柄斧,或者叫斧枪,这东西有样品吗?”
詹鼎当即道,“有的,找军中的铁匠按图样打了一把,斧枪的头部全重只有两斤,柄是用桑木做的扁杆子,全长只有五尺,到人肩膀高。”
詹鼎从墙角处拿来一柄斧枪样品交给鲁锦,鲁锦拎在手里把玩了一下,又双手持斧劈砍,刺击,感觉这玩意还不错,于是又问道,“你们觉得这兵器如何?”
冯国用接过去也比划了一下说道,“前宋对抗金军时,就装备过重甲大斧兵,这东西打重甲兵确实比较好用,而这斧枪相比于大斧,又多了刺击和凿击的用法,看起来非常适合破甲,而且肯定比刀耐用。”
鲁锦这才点头道,“那就发给庐州铁厂,先打两万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