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鼎革之世(求月票)
见到朱升的反应,鲁锦并没有立刻接话,他已经对人解释很多遍造这艘船的原因了,不想再继续解释,于是就再次看向了其他人。
陶凯见鲁锦看向自己,当即也说道,“很大,而且船型非常奇特,在下台州人,也生在海边,见过的海船不计其数,却从未见过有二十馀丈长的船只,而且也没有这种通长的船舱,里面都是像底层的水密舱那般分成多段,这种船只在下也是第一次见。”
詹同也说道,“还有这船的船艏,如此尖锐,象是一把出鞘的刀,是为了能劈开波浪吗?”
“不错,先生形容的很对,这种刀锋一样的船艏就是劈波斩浪用的,如此才能提高航速。”
鲁锦又指了指头顶高大的桅杆,“再加之这四面巨帆,别看如此庞大的船体,但它满帆时跑起来,却要比你们见过的所有船只都要快,能做到真正的日行上千里。”
宋濂却有些皱眉不解道,“殿下如此费心打造这艘巨舰,刚才又说要出海,天下百姓能否饱食皆系于此船,不知这又是何意?”
终于还是有人问出来了
“哈哈哈哈”鲁锦闻言顿时大笑道,“先生不会以为我要效仿秦始皇出海寻仙,妄求长生吧?
“这当然是不会的,几位先生大可宽心,我若是那妄求长生的昏庸之主,你们也不会被推荐来我王府,然否?”
众人闻言这才松了口气点点头,“然也,那殿下造这艘船是?”
鲁锦只能又说道,“虽不是如始皇帝那般求长生,但确实也是要出海寻些东西,只是并非神仙,而是粮食。”
“粮食?”众人顿时疑惑起来。
鲁锦又对汪大渊问道,“焕章先生,这船上可有地球仪?”
“有的,就在船艉的指挥室中。”
“前面带路。”
于是众人又来到舰艉的指挥室中,来到那架直径半米的地球仪前,鲁锦直接甩出一本《寰球方物图志》,这还是他让范秋蝉帮他画出来的,然后拿给汪大渊,让他去给众人解释。
鲁锦懒得自己再说一遍,他只需让众人知道,他们的这位主公不是疯子就行了。
留下汪大渊和孟智方给众人解释地理知识,然后他就带着陶广义,对船上的各种设施和海战火炮战法讲解了起来,毕竟今后船上的舰炮还要他来设计建造。
之前有人说,这条船看起来很象现代轮船,其实这么说也不算错,因为这艘船的船型本来就是现代轮船的前身。
现代意义的动力轮船源于西方,而如果要对西方海船的技术发展强行划代的话,那么现在元末这个时候欧洲还在用柯克船。
这是一种木板搭接式的木帆船,单桅横帆,主要在北欧的波罗的海附近贸易,船壳木板像瓦片一样一片压一片,跟日本此时的安宅船差不多,并不是后来那种木板平接,再用焦油麻绳填缝密封防水的船只,欧洲现在还不会这项技术。
就这种工艺的破船直接撞都能把它撞散架。
元末这个时间段,地中海贸易甚至还都是以桨帆船为主。
可以这么说,在明朝前期,郑和的时代之前,欧洲帆船的技术是大幅度落后于中国的,连宋朝的技术都不如,欧洲现在甚至不知道有船舵这个东西,连怎么让船只转向都搞不明白,只会用帆具转向。
然后第二代是卡拉克帆船,这是以柯克船为蓝本的改进型,是欧洲搞大航海的前期主力船型。
第三代就是比较广为人知的盖伦船,以及盖伦船的衍生品了,可以看作十六到十七世纪的主流战舰时代,这个时期的西方战舰大多都是在盖伦船的基础上改的,特点是船头比较圆,短,后面有高大奢华的艉楼,屁股高高翘起。
这个时期的战列舰还是传统的一到六级战列舰的划分方式。
到了第四代的时候,战舰的分级方式已经不再那么明确,也不分几级舰了,改成直接按火炮数量划分,比如一百炮以上,九十到一百炮,七十到八十多炮,70炮以下,50炮以下等等。
这个时期因为已经大航海了几百年,大型木材资源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各国海军开始追求性价比,在战力和造价之间找平衡,代表作就是拿破仑时期法国搞出来的74炮战列舰,一经问世就被各国海军争相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