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元廷中枢的危机
听到鲁锦的问话,冯国用立刻将陈友谅在武昌投奔的情况仔细说了一遍,主要是鲁锦当初开出来的那些条件,以及陈友谅的选择。
得知陈友谅选择带水师,张必先选择来枢密院做文官,而张定边这员猛将,准备去禁卫师当个先登团指挥的时候,鲁锦笑了笑说道。
“这样也好,如今他们兵将分离,孤身带着家眷前来,就算将来继续领兵,那也是咱们先组建好部队,再配齐训导官,只给他们指挥权,再加之家眷留在建康,量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冯国用闻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迟疑的问道,“殿下真的要用这几个人?”
鲁锦当即道,“为什么不用,他们既然敢来投我,那我就敢用,不过却不能放在一起使用。
“我听说这三人还是义结金兰的拜把子兄弟,那就偏偏不能让他们放在一起抱团,张定边扔去二方面军带兵,陈友谅掌管海军去海外,张必先就留在中枢看着,我高官厚禄养着他们,他们若是不识趣敢在我手下作乱,那到时候收拾他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冯国用点了点头,看来鲁锦还是十分清醒的,对于这些原徐宋麾下的部将,就算要用也总得防着一手,可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就在这时鲁锦又嘱咐道,“对了,那个张必先,他要是来了中枢,我会让他去你的总政做个佐官,让他处理文牍事物,总参和其他部门还是太过机密,暂时不宜让其接触。
“尤其是我们现在还在对付徐宋,这就更不能让他们知道了,所以他过去之后,你注意看着他点,要是你没时间,就找个手下的文吏盯着他,但也不要防的太紧,只需看住他即可。”
冯国用当即点头道,“殿下放心,臣都明白。”
“恩,就这样吧,等他们来了再告诉我。”鲁锦嘱咐完了陈友谅的事,再次问道,“其他方向的战事如何了?”
冯国用看了看不远处的枢密院,当即道,“殿下,要不咱们去了枢密院再说,那边有地图。”
“也好。”
于是鲁锦就嘱咐侍卫把发电机送回家去,自己转身跟着冯国用去了枢密院的衙门,听取包毓、夏煜等人的汇报。
首先是山东方面,朱亮祖出征的时间是九月十五,足足比南线的江西和中原晚了半个月,主要是他们甲胄太少,多等的这半个月是在等甲胄补充,顺便往前线囤积粮草。
和南方错开半个月,也是为了错峰运输,不然同时为三条战线运粮,即便鲁锦手里有粮食,但码头和仓库的吞吐量有限,只能如此分流减轻压力。
朱亮祖他们在九月十二接收到最后一批盔甲,从八月到九月上旬,三个铁厂一共四十天的甲胄产量都给他们了,整个二方面军一共补充了三万五千件甲胄,三天分发到各部队进行换装,十五日当天才出发,如今已经出发两日了,目前还在行军,前线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消息。
得知北线暂时还没有大的战事,鲁锦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又询问了北方元军的将领是谁,掌管情报的包毓立刻说道。
“还是上次从徐州败逃回去的那几个人,知枢密院事雪雪为主帅,参议军事纳速剌丁为左副将,太尉月阔察儿为右副将,这个月阔察儿就是殿下那匹赤霄神驹原主人也速之父。
“还有个籍贯徐州的汉人官员石普,此人是元廷进士出身,上次跟脱脱一起打过徐州,目前是大名路总管,负责掩护山东元军的右翼,主要将领就这四人。
“而且他们的兵力并不算多,上次从徐州带回去的士卒本来就没多少,这次又从山东河北等地临时招募了一批,总共只有六七万人,还分别驻扎在运河沿线,也就东昌(聊城)、东平、大名(邯郸市大名县)、济南这四个地方的驻军多一点而已,其中济南只有几千兵力,大名府有一万馀,剩下的四五万全在东平和东昌。
“不过负责前线指挥的是以太尉月阔察儿为主,上次打徐州,他儿子死在我军手中,这次有意前来寻仇,此战的元军主帅雪雪,目前反而在他们最后面的河间路,似乎是在四处募兵,准备在河间路组建第二道防线。
“他们应该是知道,只靠六七万粮草匮乏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我军的攻势,因此提前做好了防线失守的准备,所以才会在后面的河间布置二道防线。”
鲁锦看着地图,元末的河间路跟后世的河间可不一样,最北边甚至到了任丘,就连天津这个时候也属河间路管辖,鲁锦看完忍不住心中吐槽,好家伙,你这二道防线都划到哪去了,这不都到北京家门口了吗?
于是他又问道,“元廷中枢是什么反应,他们还准备在河间继续节节抵抗,就没想着逃跑吗?”
包毓闻言当即蹙眉道,“这个暂时还不能确定,不过我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让情报局再卖一批五万石粮食去大都,用来吊住他们的胃口,顺便再隐晦的透露给他们一些消息,就说咱们这次不准备直捣大都,至于元廷会有什么反应,现在还不知道。
“不过依臣判断,就算元帝这次不跑,现在也肯定要做逃跑的准备了,主要是,元廷现在手里无兵无粮可用,即便这次咱们打完山东即止,可下次呢,他们还是无法抵挡,所以他不想死,或者被我们俘虏的话,就只能准备跑了。”
鲁锦闻言沉思片刻,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包毓的这个判断,现在的情况和原历史的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变动。
主要是鲁锦连续抓住了几个有利的战略窗口,快速扩张,导致他比原历史的任何势力发展的都快,抢在郭子兴之前夺取了定远跟濠州,又抢在张士诚起事前占了江苏,接着又连续吞并江浙和安徽,这就让他现在成了各地军阀中势力最强大的一个。
原历史的朱重八,张士诚,陈友谅,都还没等发育起来就被鲁锦吞掉了,其实不仅义军这边如此,就连元军那边也一样。
象是元末后期独霸北方的李察罕,还有孛罗帖木儿等大军阀,此时同样也没发育起来,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