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时间,一晃而过。
第二战区补充的武器装备也到了。
174支步枪,33支驳壳枪,还有1万发子弹,外加50箱木柄手榴弹。
溃兵方面,他们这几天背靠汾河北部,就在几个县城的交界处,竟然也只收拢了27人,好在是炊事班找到了一个掌勺的大师傅,叫王坤,李想就让他当了炊事班班长。
这让李想觉得,附近的溃兵,多半都被小鬼子抓走或者干掉了。
往后自己还想招收老兵,估计得想办法打一下附近的日军战俘营了。
新兵倒是招得比较顺利,附近的村镇看到他们缴获了日军大量的物资,就知道他们是抗战的队伍,此时全国抗战的热情高涨,他竟然足足招了778名新兵。
虽然3500多块现大洋,一下子给出去一半。
李想心里也乐滋滋的。
稍加训练,这些人可都是精兵啊。
农村种地的良家子,这可都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也是最好的兵苗子。
李想补全了炮兵排和1中队、2中队的兵员缺口,分出144名新兵。
再调入20名新兵进入炊事班。
调入10名新兵,追随周大海这个江湖郎中,组建医疗班。
还能剩下602人。
常乃超的建议是首接将中队扩编为大队,毕竟他己经获得了第4总队的番号,麾下应该有第10、第11、第12这3个大队。
可手头上的武器,并不是很富裕。
李想思考了一下,决定继续维持现在的编制,再和小鬼子打几仗再说。
此时全军才1569人。
可一半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他可不能飘。
思考了一下后,他决定按照之前的编制,重新组建3个中队。
晋升1中队的副中队长柳业中尉,出任第5中队中队长,刚到的何冰中尉,接替他1中队副中队长的职务,刚到的谢三龙中尉,出任第5中队副中队长。
晋升2中队中队长吉光明上尉,出任第6中队中队长,刚到的窦开上尉,接替他的职务,刚到的李胜虎上尉,出任第6中队副中队长。
刚到的杨辰光上尉,有着机枪连连长的履历,首接调任第7中队中队长,副中队长,由刚到的张并上尉出任。
如此一来,7个中队的框架就搭起来了。
除了7中队之外,其余的中队长,都是李想的老部下。
对于兵权,他必须牢牢地抓在手上。
剩下的197名新兵,李想全部编入参谋长常乃超指挥的工兵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