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蜀都城外,寒风卷着枯草,呜咽着掠过广袤的川西平坝。
集结的三个师,黑压压一片,肃立在旷野之中,却透着一股难言的萧索。
133师、134师、135师,番号响亮,可拉出来一看,尽是些缺武器的部队。
133师仗着林川的余荫,兵力过万,算是三个师里唯一能挺首腰杆的。可134师,名头下辖两个旅,实际人数连六千都凑不齐。135师稍好,也才七千出头。
整个20军,三个师的架子,拢共不到三万弟兄,放眼望去,全是些稚气未脱的新兵蛋子。
唯一的慰藉,是身上这套新发的棉衣棉裤。
一个士兵紧了紧身上的靛蓝对襟短袄,里子絮的棉花薄得能透光,他能清晰地摸到里面掺杂的碎布条。这是老兵教下的法子,说是“棉花湿了就结块,掺点旧布能吸潮”,管不管用不知道,但心里踏实。
可这单薄的棉裤挡不住风,裤脚拿麻绳扎得死紧,那寒气还是一个劲儿地往腿肚子里钻,冻得人首哆嗦。
他低头看了看脚上那双纳了千针的布鞋,是出征前他爹给的。袜子,是他娘熬着夜缝的。
他这还有个家庭的念想,可队伍里大多数士兵脚上的鞋,都是蜀中百姓们连夜赶制,捐赠给部队的。
“龟儿子,这天真他娘的冷。”旁边一个老兵揣着手,缩着脖子骂了一句,哈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
“冷算啥子,有棉衣穿就不错了,你忘了上次出川是啥样了?”
“那倒是,上次弟兄们短衣草鞋,没死在鬼子枪下,倒有一半差点冻死在路上。”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铿锵声,在萧瑟的风中格外清晰。
那是在城中参加演讲和阅兵的133师397旅林川加强团的兄弟们。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一支队伍从城里走了出来正开赴指定位置,与他们这些“杂牌”川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支队伍的士兵,个个头戴锃亮的德式35钢盔,身姿笔挺,肩上扛着崭新的仿德式毛瑟步枪,枪身的烤蓝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冷光。
他们队列整齐,步伐统一,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那股子精气神,根本不像川军,倒像是从金陵来的中央军嫡系!
“我滴个老天爷那是哪个部分的?”一个新兵蛋子看傻了眼,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还能是哪个部分的?林团长的加强团呗!”老兵的语气里,有嫉妒,但更多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看到没得?人手一支新枪,一顶钢盔!这装备,乖乖!”
“不止哦!”另一个见多识广的士兵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我听说,他们一个连,配了九挺捷克式!九挺!咱们一个营才分到一挺!”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一个连九挺轻机枪,这是什么概念?这火力密度,怕是一个照面就能把对面的小鬼子打成筛子!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跟着那支队伍移动。
他们看到了被士兵们小心翼翼推着的82毫米迫击炮,看到了炮管粗壮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甚至还看到了几门从未见过的、带着轮子和防盾的小炮。
“那是啥子炮?看起来好凶哦。”
“老子晓得!听加强团的兄弟说过,那是打坦克的战防炮!德国货!”
走过来的队伍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正拍着一个年轻士兵的钢盔,嗓门洪亮:“二虎班长,你那几个宝贝疙瘩可得看好了,听团长说,那玩意一喷,小鬼子就成烤乳猪!”
被叫做二虎的汉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拍了拍身后几名士兵背着的古怪铁罐:“放心好了,保证让小鬼子尝个鲜!”
另一个方向,一个面容坚毅、身材敦实的汉子正带着人检查一挺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他动作麻利,眼神专注,对周围投来的无数目光恍若未闻。
那人正是重机枪连连长,邹捡娃。
二虎和邹捡娃,如今在20军里也是大大的名人。谁都知道,这两人是林川的左膀右臂,从战场的血雨腥风里爬出来的人物。
看着林川的加强团那豪华到令人发指的装备,再看看自己这边,不少川军士兵默默低下了头,握紧了手里那杆老旧的“汉阳造”,心里五味杂陈。
羡慕,嫉妒,但没有恨。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份“豪华”,是林川带着弟兄们在淞沪战场上,用命一枪一弹拼回来的。
这是人家该得的。
“要是当初我能选进林团长的部队就好了”一个年轻士兵喃喃自语,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怪你小子运气不好!”老兵笑骂一句,随即又叹了口气,“不过说真的,跟着这样的部队打仗,心里头踏实。”
林川这一支加强团,现在的确可谓是20军装备最豪华的一个团,自然周围川军其他兄弟部队望着林川这个团皆投去艳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