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求到敌人大本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有大臣开口问道,“陛下已经下定决心,我等再如何反对,也是无用!”
“此事已经开始,恐怕阻止不了了。”
“我等虽不阻止,但”
“声!小心祸从口出!”
一众朝臣走出朝堂,在返回各自衙门的路上,议论纷纷。
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泰山封禅兹事体大,始皇帝又一言而决,他们无论做出什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奉天宫,
始皇帝听着大监讲述各朝臣退朝后的议论,龙眸微微眯起,闪铄着危险的光。
待大监退下,他方才开口,“这些我一手提拔上来的臣子,没一个能明白我的意思。
“只是因为泰山封禅,便开始联手对抗朕的旨意。”
徐祖坐在一旁的案台后,“此事毕竟与旧神时代的可怕过去有关,注定不会有几个人理解。”
始皇帝似是想起了什么,从桌案上,抽出一本奏折,“你的二弟子,也在向我递折子,请求我收回泰山封禅的想法。”
徐祖无奈摇头,“况儿的父母便是死于旧神封禅,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
“你就不怕你的两位弟子,因此事而产生。”始皇帝问道。
“我相信他们。况儿公心大于私心,对事不对人;砚知虽天资绰约,但心怀良善,重情重义。”徐祖说道,
“哪怕理念不合,也不会心怀芥蒂。”
始皇帝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就定下了。”
“待李砚知将泰山封禅之事完成,再一起传旨天下,宣扬其定法正师之名,并布道天下!”
徐祖颌首。
承乾殿内,
李砚知一直都在研究泰山封禅的诸多事宜。
他深知此事一旦激活,注定会是一场直接牵扯数百万人的大事,其影响更是会迅速传遍大夏。
所以半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不仅会影响整座天下,也会将自己置于险地。
等到大监将圣旨送到他手上之后,李砚知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无形压力,尤如一座大山,压在心头。
“彭县子,朝臣皆反对此事,最后还是陛下力排众议定下了彭县子可千万不要姑负了陛下的一番心意。”
大监对李砚知郑重说道,
“彭县子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找老奴。”
李砚知朝大监抱了抱拳,“那就先行谢过大监了,砚知必不会姑负陛下厚爱。”
大监躬身回礼,随后急匆匆离去。
重新坐回桌案,李砚知将圣旨小心翼翼放到一边,随后便分出一缕意识,降临到蓬莱神国。
泰山封禅绝不容许出任何岔子,单纯靠推演并不保险,只有按照流程多走几遍,才能安心。
而能够给他充分尝试的地方,就只有干国了。
蓬莱神国李砚知的意识降临到昊天之上。
分祭坛中,大量的信徒念头,尤如大海中的砂砾,被香火愿力裹挟着拍打而来。
李砚知花了小半天,将干国的情况梳理了一遍。
自从上次十二祖神亲自出手之后,干国并没有再向外发动战争,反而在将卫国百姓进进平谷关后,一直休养生息,连平谷关都没出过几次。
至于卫国和宋国,更是被这场杀戮吓住了,接连派来使者,想要和齐良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