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反对泰山封禅?”
“是啊-你二师兄对旧神恨之欲绝,他这个人也有点轴,现在脑子转不过弯来,怎么说都没用。”商黎靠在车厢上长舒一口气,感慨道“偏偏老师也不跟他好好解释,他被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带偏了,不断给始皇帝写奏折,这几日钦天宫里的日子可难过的紧。”
李砚知似笑非笑道,“三师兄就没什么要问我的?”
商黎看过来,“我问了作甚?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但最后肯定要经过老师和始皇帝的认可,他们才会推行。”
“总不能他们都被你蛊惑了吧?真要那样,干嘛还苦哈哈去推动泰山封禅?直接坐上帝位或是在暗处执掌朝纲岂不是更轻松?”
他的这个说法倒是稀奇,但的确也能解释得通,李砚知都忍不住笑了,“师兄的理解倒也不是没道理。”
“但愿此次东巡,以及泰山封禅,不会出什么岔子。”
商黎摆了摆手,“放心吧,此次东巡,老师也会全程跟随,谁敢在这时候作妖?”
“就算全天下方士一起围攻始皇帝驾,老师也能让这些人有来无回。”
“要是有旧神袭击怎么办?”李砚知问道。
“你忘了始皇帝手中的祖龙人皇剑?有那柄剑在,旧神来了也是死路一条!”商黎解释道,
“只要老师和始皇帝在一块儿,大夏境内的危险对他们而言,都只是一盘菜,还不够他们分的。”
商黎的话,也得到了印证。
始皇帝的东巡队伍极为庞大,除了开路的三千铁骑兵之外,龙甲军也在道路两侧来回巡逻清洗。
除了东巡的速度稍微有些慢之外,一路上倒也没生出什么波折。
始皇帝路过一些县乡,都会停下脚步,巡视各地民生,虽是在东巡的路上,但大夏的政事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只是将朝堂移到了的路上而已。
不过倒是苦了那些朝臣,反对泰山封禅无效,还得捏着鼻子配合。
现在又要随时随地处理事务,陪着始皇帝巡视沿途各地,比在奉阳城的时候,辛苦了不知多少倍。
一个月后,
东巡队伍一路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山脚。
山脚村庄中的百姓,纷纷前来参拜。
因为始皇帝要来,再加之要修建仪道,村庄也被顺道重新修整了一番。
这与在东巡路上看到的村庄,完全不同。
这些百姓见到始皇帝的琴驾后,一个个兴奋地磕头跪拜。
村里的青壮年也被征发修建祭坛仪道,但朝廷不仅发了工钱,每天提供的饭都能吃得饱。
村子恨不得把娃娃都送上去。
而且村庄的重新修,一分银子也没让他们花,
如今看到始皇帝,村民们焉能不感恩戴德?
始皇帝没有下琴驾,此地村庄经历过修整,那些办事的家伙肯定不会在这里出么蛾子,想看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他让随行大监去传了旨意,免赋三年。
听到村庄还免赋三年,众多村民连声高呼万岁,不断朝始皇帝的驾磕头。
仪仗队伍越过村庄,最终在山脚仪道的开始之处停下。
大监带着始皇帝的旨意,前来寻李砚知,“陛下命彭县子尽快开始准备泰山封禅。”
李砚知接了旨意,伸了伸懒腰,长出一口气,在马车上待了一个月,总算到泰山了。
很快,就有一大帮人在奉常的带领下,过来找他。